- A+
毛泽东喜欢向美国人“秀”英语
毛泽东早在17岁那年开始学习英语
很多人认为毛泽东是在晚年开始学英语,但是,毛泽东接触英文实际上是很早的。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写的《毛泽东传》中提到,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老家,进入湘乡县城新式学堂——东山小学堂读书,那里有一个从日本留学回来的老师,教英语和音乐。所以,毛泽东最早是在17岁那年开始学习英语的。
从17岁开始接触英语一直到晚年,毛泽东的英语水平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周恩来的英语水平是公认的,他曾说过:“毛主席所知道的英语单词比我多得多呢。”周恩来这么说,倒不完全是恭维和客套。
毛泽东、周恩来有关英语的两则轶事
1966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七周年大会上,由副统帅林彪发表讲话。讲话稿由陈伯达起草,内有“资产阶级反革命路线”一词,但是当时的“第四号人物”陶铸(排在毛泽东、林彪、周恩来之后)看了讲话稿,觉得“资产阶级反革命路线”用词太凶,容易扩大打击面,于是向毛
泽东建议加一个“对”字,变成“资产阶级反对革命路线”,毛泽东同意了。但是,舞文弄墨出身的张春桥认为“资产阶级反对革命路线”在语法上不通,念起来也拗口。听了张春桥的话,毛泽东就说:“以后就提‘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后来周恩来曾为“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一词,向毛泽东提出异议。周恩来说:“‘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这个提法合适吗?党内历来提路线问题都是提左倾、右倾,没有反动路线这个提法,这样提合适吗?”这时候,毛泽东用英语作了回答,说原来用Counter-revolutionaryLine(反革命路线),后来改成Anti-revolutionaryLine(反对革命路线),最后还是用ReactionaryLine(反动路线)好。周恩来当下便说:“我懂了。”
毛泽东与周恩来之间与英语有关的轶事还有一次。1974年12月23日,周恩来抱病飞赴长沙,向毛泽东汇报四届人大筹备工作的情况。毛泽东与周恩来谈话时,指着在场的王洪文说,邓小平“Politics(政治)比他强”,确立了邓小平的地位,史称“长沙决策”。
毛泽东在“文革”以后虽没再学英语,但是却常常在接见外宾谈话中掺入几个英语单词。1975年4月18日,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抵达北京,毛泽东当天便在中南海会见了他。两个老友见面寒暄,毛泽东居然说了一句英语:“Welcome(欢迎)!”并自我解嘲地说:“我发音不好,讲外国语。”当双方谈完了共同关心的国际大事,金日成起身告辞,毛泽东却要金日成“等一下”,然后出人意料地问:“你们吃饭还用筷子吗?Twosticks(两根棍子)?”
毛泽东与美国人会面喜欢“秀”英语
毛泽东与美国人会面的时候更喜欢“秀”一把英语。1970年12月18日凌晨,毛泽东身着睡衣,膝盖上盖着一条毛毯,在中南海住处与美国记者斯诺海阔天空的谈话持续了整整5个小时。吃早饭的时候,毛泽东与斯诺的谈话使用了20个英文单词,其中毛泽东向斯诺介绍文化大革命,“我早让你来看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看all-r
oundcivilwar(全面内战)。”有人评价,All-aroundcivilwar这个词用得很地道,显示了毛泽东的英文词汇功底。
在毛泽东与斯诺的谈话半年之后,美国总统尼克松派遣基辛格秘密访华,开始了中美建交和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973年2月17日晚上11点半,毛泽东会见基辛格,王海容作为记录在座,翻译除了唐闻生以外,还有一位沈若云。毛泽东显然对这位翻译不大熟悉,谈话间他当着客人的面问周恩来:“这个中国人的英文能力很好。她是谁?”周恩来回答以后,毛泽东感慨地说:“我们的翻译实在太少了……我们现在的翻译现在只有二、三十岁,如果他们老了以后,就无法翻译得像现在这么好了。”睿智的周恩来不失时机地进言:“我们应该送一些人出国”,毛泽东当即首肯:“我们应该送一些像这样高的小孩(用手比了一下)出国,年龄不要太大。”(顺便说一句,就在毛泽东这次谈话后不久,1974年暮春,外交部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派遣5名中小学生去美国学习英语。这就是新中国政府公派的第一批赴美求学的小留学生。在这5名少年留学生中,后来有两位颇具知名度:一个叫洪晃,是章含之的女儿,另一个叫章启月,是中国驻联合国政务参赞章曙的女儿。)
在随后的谈话中,毛泽东说:“我听说外面传说我正在学英文,我不在意这些传闻,它们都是假的,我认识几个英文单字,但不懂文法。”基辛格也不放过任何一个恭维的机会:“主席发明了一个英文字。”对此毛泽东爽快地承认了:“是的,我发明了一个英文辞汇——papertiger。”基辛格马上对号入座:“纸老虎。对了,那是指我们。”宾主大笑。
1975年10月21日晚,毛泽东再度与基辛格会晤。在这次会谈中,基辛格说“我们有一些共同的敌人”,毛泽东用英语回答“Yes”,并写在纸上。基辛格马上恭维毛泽东,“我看主席学习英文大有进步”,并请求毛泽东把这个字条送给他,毛泽东爽快地答应了。这张小小的纸条应该是毛泽东流传于世的惟一英文手迹,
而且目前存在美国人手中。
毛泽东到底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呢?
第一个原因是有兴趣。其次是想换换脑筋。第三个原因:马克思。毛泽东曾说:“我活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尽可能多学一点,不然,见马克思的时候怎么办?”这也可说是毛泽东式的幽默,否则毛泽东见了马克思说什么语言、谈什么话题呢?
最主要的一点则是挑战性。对于毛泽东而言,学习语言是一种自我挑战。1975年12月31日子夜,毛泽东会见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这两位美国年轻人注意到,他们面前的82岁的毛泽东尽管已被疾病折磨得精疲力尽,“斗争”的话题却使他又“像青年人那样兴奋起来”,“他的头脑甚至比中国的年轻一辈更充满活力,更渴望斗争”。毛泽东说:“我们这里有阶级斗争,Classstruggle!”,“八亿人口,不斗行吗?!”
Classstruggle(阶级斗争)这个英文单词,既反映了毛泽东的英文水平,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毛泽东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