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让孩子学好英语口语,你首先要知道这些事!】
经常有家长问“没有外语环境如何能学好英语口语?”“儿子上三年级,一口中式英语怎么办?”……
相信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孩子可以在学校的英文考试卷上,获得不错的分数,也可以张口说一大段英文介绍,却始终带着生硬的中国口音——典型的应试型英语。
这个问题究竟如何解决?
首先,你知道,孩子是怎么学习语言的吗?
二十世纪时,研究儿童语言学习的教育家,经常用孩子其他方面的发育来做类比。举个例子,宝宝的视觉发展是这样的:
1. 出生时:宝宝只能看到30厘米那么远(上图左一),大约是母乳喂养时可以看清楚妈妈的脸的距离,再远一点的世界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片模糊。2. 两个月大:宝宝的视线开始对焦(上图左三)。3. 三个月大:宝宝会跟着移动的物体转脑袋了。
如果小时候没有收到足够的视觉练习(输入/刺激),会怎么样呢?在出生时,猫的一只眼睛如果剥夺了视力,就算几个月后恢复了视觉,那只眼睛也没有办法正常工作。人也是一样。
我们来对比一下孩子的听力发展: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大约是母亲怀孕七个月时)就能够听到声音,一个月大的宝宝可以分辨某些音节的区别。这就是为什么刚出生的宝宝会记得妈妈的声音,也是为什么他们对母语更为熟悉。
1987年的一个实验里,教育家给刚出生四天的法国宝宝听磁带,相同的故事,不同的语言,一个用的是他们的母语(法语),一个是外语(俄语)。实验者发现,法国宝宝很明显对法语版本的故事有回应,而对俄语故事无动于衷。
这说明刚出生的宝宝已经对母语更为熟悉,同时也说明了听力对早期语言发展有多重要。
很多宝妈宝爸纠结的所谓“口音”问题,其实也和幼儿开始听英语的年龄和英语质量相关。
的确,如果早期输入的口语不够纯正,孩子很容易养成不好的发音习惯。但是,现在不少家庭都有条件给孩子培养较好的英语环境,比如聘请有二语教学经验的外教,互联网上也有很多免费资源可以使用。
因此,不管母语是什么语言,早期发展都是以听力输入为主的。
孩子就像海绵,听得越多,吸收得就越多。学习第二外语也是一样。尤其是汉语和英语这样相去甚远的语言,如果早期不通过口语来建立熟悉度,而直接上音标、拼写,孩子必定是一头雾水。阅读的确是很重要的输入途径,但是要放在听力之后,就像宝宝的视觉发展稍微落后于听力发展一样。
同样的,与听力这个输入相对应的输出——说话——是近乎直觉的能力(intuitive),而语法和文字则相对更“人工”一些。
我们在学习母语的时候很少会考虑语法,比如为什么中文里会说“两个人”而不是“二个人”,“不”在什么时候念第二声,什么时候又念第四声。
这是因为我们不是先学习语法,然后用规则去说话和写作,而是从大量的听力输入出里总结出大致的语言规范,然后用口语去尝试和修正。
虽然,在一般的第二外语学习中比较难重塑母语学习的环境(比如有长时间、高质量的听力输出),但是整体上遵循母语学习的步骤,从听力的输入和口语的输出开始,是比较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尤其是英语这门拼音文字的语言,与汉语文字不同,一旦掌握了读音,对日后的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只有打下了口语的基础,阅读对语言学习的推动作用才能发挥到最好。不然的话,读得再多,也还是哑巴英语。
那有人要问了,如何才能学好口语呢?
答案是,口语学习需要场景浸润。
在从口语开始学习英语时,如果没有一个接近纯净的语言环境(正确的语言用法、语音语调),将给后期带来很难改变的错误影响。
中国学生很容易犯的一些错误,尤其是从汉语里带来的习惯,都需要从小有大量的优质输入和有针对性的及时纠正。不管是语音上的w和v不分、th不咬舌,或者是人称代词上的he/she混乱,或者是一些习惯性从汉语转化成英语的翻译腔表述,这些都是最先通过口语来影响孩子学习的,都需要本身英语水平很高的老师,和大量与孩子用英语交流的机会。
这个条件,就算是放在今天,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也还是比较难实现。“越念越错,越错越难纠正”这种现象,的确很容易发生。
现在很多的家长也已经注意到口语启蒙的重要性,通过外教、原声教材等方式,让自己的孩子从语言的实际应用出发,在一开始学英语时,就能够接触到地道的口语。
而很多觉得自己英语口语能力不够的成年人,也不用太担心,我们在传统英语学习里积累的词汇量、语法常识、听力等,都是锻炼口语能力的基石。只要能够跨越“不敢说出口”的槛,不论是多找外国朋友聊天、用美剧增加口语素材、还是把自己放到一个纯英语的环境,坚持进行语言使用的练习,你会发现自己的口语水平不需用多长时间,就能得到很大的进步。
当然讲了这么多,不是说英语只有口语最重要。
而是希望当我们的孩子们开始学习英语时,可以用一种更加科学,更加有趣不枯燥的方式来入门。让他们知道,语言是一门具有实际用途的沟通工具,而通过这个工具,可以连接到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