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在上世纪80年代的国内高校英语教学领域,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与卷面分数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这样一种局面对于承担外语教材建设任务的外研社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1世纪初,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持续进行,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全面实行大学扩招;2001年,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中小学教材出版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和《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推动我国教材出版发行改革启动。
另一方面,外研社经历了上个世纪90年代勇于实践与全面改革的十年,在社长李朋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改革与发展综合方案》确立的发展思想指导下,探索出了“精品战略”等发展方针,确立了外研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正面对一个蓄势待发的全新局面。
在这种新局面下,李朋义分析了形势变化,果断提出了“以教育出版为中心”战略。外研社认为,随着大、中小学教材市场的逐步放开,外语教学领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外研社经过十年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大批如《新概念英语》《许国璋英语》《汉英词典(修订版)》等知名品牌,成功占领了市场。而外研社为北京外
国语大学的出版社,使得外研社有资源上的独特优势。“以教育出版为中心”这一发展战略,确立教育出版为外研社业务发展的中心,为外研社后续改革探索指明了方向。
1999—2009年,是外研社成立的第三个十年。这十年,外研社以大学英语教材出版为发轫,突飞猛进,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中国出版业的一面旗帜。
90年代的南方市场调研
1989年,李朋义从英国利兹大学学成归国,被任命为外研社编辑部主任和总编部主任。留学经历让李朋义具有了很强的专业能力,也使他耳濡目染了国外市场经济下的出版文化。归国以后,李朋义的第一件事就是结合当时形势,带领青年编辑们风餐露宿开展市场调查。他带着青年编辑蔡剑峰奔赴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南方四省,进行了为期一个月关于大学英语教材使用情况的市场调研。
1990年的元旦,李朋义和蔡剑峰是在外地度过的。二十几个小时的硬座,七八个小时的站票,没有暖气小旅馆,阴冷潮湿的被窝,街边小摊满是肥肉的饺子……再艰苦的条件也没有阻断二人奔赴各地的调研进程。他们带着盖有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公章的信函,一一走访了南方四省三十余所院校,其中既包括了中山大学这样的知名高等学府,也包括一些普通或专科等各级各类院校。
通过调研,李朋义发现,当时可供选用的大学公共英语教材非常少,且存在着重语法、轻实践,重书面、轻口语的问题,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训练与实践,不能满足新时期扩大改革开放和对外交往的需求。
大学公共英语是外语教育很重要的一个领域。提高国民外语素质,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必须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听说水平。编写一部新的大学英语教材刻不容缓。而当时出版大学公共英语教材的出版社只有少数几家出版社,外研社尚未涉足。李朋义决心出一套适合时代需求的新型大学英语教材。调研之后,外研社向教育部高教司外语处提交了一份关于大学英语教材市场的调研报告,获得了处长杨勋的支持。
1990年3月,李朋义被任命为外研社副社长,兼任编辑部主任、总编室主任。
从组织第一批作者开始,外研社开启了长达十年的大学英语教材出版探索。
终成经典的《当代大学英语》
经历了在各地的广泛调研,确立了进军大学公共英语领域的战略。李朋义开始将注意力转移至国内众多的英语教材作者身上,希望能寻觅良机,聘请优秀的教材作者编写或者合作出版一套全新的大学英语教材。
要在当时的国内高校英语教学领域寻找一位满意的作者并非易事。因担心高校教材作者会受限于旧的模式,最初李朋义曾一度希望自己的恩师,著名英语教育家许国璋先生担任教材主编;之后也曾经尝试搭班子,由北外英语系教授担任主编,北航英语系教授为副主编启动编写,可惜均未成功。
虽然遭遇种种波折,但李朋义坚定地认为高校英语教材的改革必将是历史的潮流。积攒了数年的调研经历和尝试经验让外研社坚信一定能够突破重围取得成功。
1998年,李朋义同时任朗文亚洲公司董事长的沈维贤先生签署协议,双方组织中英两国专家团队,依据1999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开启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工作。
这一次,李朋义选择了北外顾曰国教授担任中方主编。选择顾教授的原因有二:一是顾曰国毕业于英国兰开斯特大学,师从国际著名语言学家GefferyLeech,回国后正在做关于英语网络课件的研究课题,具有很先进的教学理念;二是顾曰国教授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并主管北外网院的教学工作,这套教材出版后可先从北外网院开始试用。同时,为了进一步确保新教材的高质量高水准,外研社又接连邀请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七所院校的专家教授加入编写团队。朗文公司特别聘请了英国著名教材编写专家NevilleGrant担任英方主编。为了加强对编辑出版工作的领导,总编辑助理王勇亲自抓教材的编辑和出版,并组建刘相东、田洪成等有编辑经验的团队,保证了教材的质量。
2001年,在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这套教材的1-4级得以顺利出版,随后两年内,教材的5、6级以及教师用书陆续出齐。李朋义将其命名为《当代大学英语》。《当代大学英语》是一套新型大学公共英语系列教材,分两个模块6个级别,以阅读真实英语文本为基础,突出培养学生在交际互动方面的能力,同时配有听、说、读、写技巧之间的循环操练,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自主学习能力。这套教材以其充分重视学生的交际互动能力而备受好评,被全国众多高校作为英语本科指定教材,又因其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自学能力和网络教育特点突出的优势,《当代大学英语》还被列为北外网络学院指定教材,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领先数年的《新编大学英语》
实施以“教育出版为中心”战略,仅有一套教材是远远不够的。90年代中期,在筹备自主编写大学英语教材时,党总支书记徐秀芝等注意到了浙江大学教授邵永真、应惠兰教授组织编写的一套大学英语教材。这套新教材的编写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在素材选择方面,贴近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感兴趣的话题,语言地道,内容有趣味性;在课堂教学方面,强调外语是一门实践课,应该将三分之二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去阅读及听说,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这套教材在浙大试用两年后,邵永真、应惠兰教授也正在考虑寻找出版社正式出版该教材。
凭借着对社会形势的洞察和对大学英语教学趋势的预判,参照西方的教学理念,社长李朋义认定这套教材代表了大学英语的发展趋势,必将引领大学英语的改革方向与发展潮流。于是,外研社积极争取这套教材的出版。徐秀芝、蔡剑峰数次亲赴浙大,全力争取。据编辑叶向阳回忆,应惠兰教授首次来京洽谈时,李朋义亲自在外研社设宴招待,当场拍板先期给浙大教改组投资一笔启动经费,并在外研社成立大学英语工作室,由当时的副社长赵文炎兼任主任,派编辑叶向阳跟随教材编写团队,配合教材编写出版。外研社诚恳的态度与巨大的热情打动了作者,他们最终决定与外研社合作,出版这套教材。
1998年,教材第一、二册正式出版。李朋义与作者商定为教材命名为《新编大学英语》,并于接下来几年出版了全套1-6级和基础教程(包括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新编大学英语》出版后,在全国范围内受到普遍好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及由此引发的有关教学主体、教师角色、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讨论,在外语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教学模式的改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此时,距外研社对大学英语教学必将“以学生为中心”的预判已过了近十年。《新编大学英语》对教学实际和政策导向的前瞻性服务也已领先了十年。
此后,外研社根据新的教学要求,对《新编大学英语》教材进行多次修订,在保持“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优化了教材结构,增加了新的内容,完善了多媒体资源,以满足新形势下大学英语的教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