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许多时候,我们经常用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来评价一节课的成功,而英语课中的“动”与“静”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一,受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影响。英语课上,类似游戏唱歌、会话表演、小组比赛、任务调查等活动,容易让学生思维活跃,积极表现;也有一些活动,如文本阅读、听力回答、完成练习等,会让课堂气氛相对安静。一节成功的英语课既不能让学生一直处于兴奋之中,也不能让课堂始终安静压抑。其二,受教师教学组织与实施水平的影响,有的英语课
组织无序,课堂喧嚣吵闹,学生无法安静学习;有的英语课教师教学方法单调,学生昏昏欲睡,缺乏求知的欲望。那么,英语教师如何让课堂动静相宜,我认为要把握好四个“适”。
适合。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同样,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学生对学习内容与课堂形式的喜好,会随着心理与年龄发展产生显著变化。例如近期校内青年教师赛课中,有两位教师分别执教一年级和六年级,他们在讲授一些动词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TPR教学方法,让学生跟着自己边做动作边大声复述学习内容,但是取得的效果相差甚远。一年级学生兴
趣高昂,积极参与,而六年级学生扭扭捏捏不敢展示。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要让课堂“动”起来,而忽视学生的特点,采用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适时。一节理想的英语课,应该让学生在动静交替的活动中,获得学科素养的提升。开展好这样的活动,就需要英语教师根据学习目标,适时实施动静转换的递进式教学活动。例如学习《Birthday》一课,上课时学生先自读课文,圈出过生日的活动词汇,并在悠扬的轻音乐中理解文本的意思,找出关键词。随后,学生4人一组,开展小组讨论,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并说说自己的生日,还会做哪些事情。在教学《Asking the way》时,执教教师先通过静态图标展示学习turn left,turn right等语言知识;接着通过学生齐做快速转身的游戏,来巩固知识;然后通过城市沙盘,让学生运用知识,介绍自己上学的路;最后,教师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各自安静地完成一篇介绍路程的短文。本环节中,学生由静心学到开心玩,从互助用到独立思,正因为动与静的教学活动适时地转换,学习重点与难点才能得到内化与提升。
适当。英语课上,动与静也体现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生成过程中。“动”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而“静”是学生思考、辨析、内化的过程。因此,这样的动与静缺一不可,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动与静的时间,创设适当的情境和任务,让他们通过静心阅读、聆听,实现语言的输入,通过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习得语言。例如,在公开课《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上,教师在设计时忽视了文本的学习,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分角色朗读和课文表演上,虽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能重复出课文内容,但大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句型结构,以及重点词汇的意义。这样的课堂,虽然“动”
了起来,却与学习目标南辕北辙。
适度。一节成功的英语课,要动静有度,张弛结合。有时动、静会同时存在于同一个教学环节中,这时教师就要做好调控。例如,一位教师执教《Helping our
parents》一课,让5名学生上台扮演家庭成员,并表演对话。此时,如果教师调控有度,台上的学生就会通过动态演示,让台下学生静观习得,从而达到动静间的统一与融合。但是课堂上个别表演的学生动作乖张,引起台下学生哄堂大笑,教师却束手无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做到及时引导,没有掌握好学生表演活动的度,让学生的关注点没有停留在语言学习上,造成课堂失控。
课堂中的动与静,就像花与叶。“动”似五彩斑斓花儿的绽放,“静”如面朝阳光绿叶的能量积蓄。教师要科学处理好英语课堂中的动静关系,让学生活动有目的、有秩序、有实效,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充满活力,才能实现生本目标。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英语特级教师)
《中国教师报》2019年05月15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