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许多同学在考场上都不免有这样的困惑:虽然每道题的方法都了然于胸,但是一篇文章的完成时间只有20分钟,如何才能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使用解题方法,同时保证较高的正确率呢? 归根结底,同学们需要的是一整套在实战中切实有效的方法,而并非一套复杂的方法论。
方法一:用5分钟阅读整篇文章,通读全文形成对文章结构和关键内容的大致理解。剩下15分钟从第一题开始做到最后一题,先文后题:即先看每一段,然后解决对应的题目。
优点:
(1)对于文章的整体感有一定的把握,对于看懂的信息容易建立自信。
(2)有利于解决少数与段落主题有关的题目。
缺点:
(1)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记不住段落的内容,做题时仍需返回段落,重新定位到具体的某句话来寻找答案。
(3)做最后一题时,仍需重新阅读文章,因为距第一遍阅读文章已经时隔了十几分钟,不可能记得很清楚;或者凭借先前阅读后的大致印象选择答案,心理感觉没底。
方法二:用7分钟阅读整篇文章,直接做最后一题。剩下的13分钟从第一题做到倒数第二题。
优点:
(1)对于做最后一题有一定的好处,因为刚刚读完印象还在。
(2)对于文章的整体感有一定的把握,对于看懂的信息容易建立自信。
缺点:
(1)最后一题的正确选项通常与第一题至倒数第二题中的某些题有一定关联性,消耗了不必要的时间。
(2)做第一题至倒数第二题的时间非常紧迫,每道题(除了词汇题)几乎都是草草一笔带过,无法确保题目的正确率。
方法三:用15分钟做第一题至倒数第二题,先题后文:即读题目根据关键词定位到段落中的某句话,然后比对这句话和选项的含义,最后选出答案。剩下5分钟做最后一题。
优点:
(1)保证了绝大多数题目的正确率
(2)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缺点:
(1)需要掌握简化后的解题方法,即上完强化班之后需要把习得的技巧进行简化后才能应用于实战。
(2)对于第一题至倒数第二题中个
别与全文结构或主题有关的题目不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只能放到做完最后一题之后完成,增加了考生的心理负担和翻页的时间损耗。
大家不妨在家里先做一两套阅读题目,用
三种方法逐一进行检验。努力很重要,方法更重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