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语言,包括英语在内,作为人类不论什么阶层最容易掌握的一门技能和工具,一旦被打上“应试教育”的标签,作为“应试教育”评判标准,悲剧从此产生。“应试教育”下必有一个“评价标准”,参加包括学不完学不透的艰深的语法,包括一开始就必须学习“有声语言发音的标记符号”-音标,包括必须先学会一大堆本身就记不住的词根词缀”才能记单词,包括故意设置的种种英语阅读后的“标准理解”答案和让你只能按照出题者思路回答的“中心思想”。别忘了,就如一百个人都哈姆雷特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全国几千个考场里的考生都读同样的一篇文章,怎么可能都会得到完全一致的“理解”你才“给分”或“得分”?“应试教育”的可悲之处就在于此,被人不断“诟病”也在于此。
过去非互联网时代不得不这样做,这样“学”英语也就罢了。如今“互联网+英语学习工具”如此普及如此便利的年代,我们的英语“应试教育”却依然把过去老掉牙过时了的学习思维和方法一代又一代地不断复制下去,也就是把原本就“错误”的路子一次又一次地再走一遍:结果可想而知,第一次的错误结果是什么,再走十遍的结果也是什么。
在当今“互联网+英语学习工具”时代,我们所有的英语学习都是为了思考和解决两大问题,并以同样的训练模式贯穿到各个训练科目中去:
1)英语语音关怎么和过?从语音训练中获得什么学习力?
2)单词怎么记?从单词记忆中获得什么语言能力?
3)英语阅读怎么“读”?从阅读中怎样学习英语?
内容包括查英英字典同义词把学过的已知的英语用起来等
4)英语听力怎么听?怎么从英语听力中学英语?学什么?
内容包括:声音视觉化能力,听到即看到能力以及训练大脑对声
音的反应速度和反应能力等。
对于“怎么学”,有两点首先是肯
定的:
一、必须彻底摒弃过去那种“适应”非互联网时代而十分“成熟”了的“英语教学”思维、理念和方法,包括:“零基础”开始学英语必须先从48个英语音标开始。这些都是“反人类”语言学习规律的:我们的母语学习都是先从“有声语言”学起,再大一点后才开始“认字”,学习有声语言的文字符号,换成语音学习就是学所谓的“英语音标”,即有声语言发音的标记符号,简称“音标”。必须摒弃学英语一开始必须先学“语法”,而且把英语语法学得很系统,学得很深很难。这些都是过去非互联网时代英语应试教育的“产物”,也是把英语学习变成纯粹的“应试教育”,也就是想尽办法“淘汰”人,“让你怎么学也学不会”的理念和工具。
二、属于纯知识性的英语是不需要老师负责的,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即可,比如:“读懂”英语课文,或者课文的“英译汉”部分。在“互联网+学习工具”时代,只要用手机扫描一下课文,所有的汉语意思都出来了。学生需要掌握的是“运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这段英语的汉语意思是什么”这类“知识性”的东西。老师“负责”的是从知识性的英语学习中“提取”或训练学生“学习力”能力问题:会不会熟练运用英英字典?英英同义词字典?会不会把学过的已知的英语用起来,做到英语“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非英语语言环境下又在“互联网+”时代自我创造语言环境,借助“互联网+学习工具”以“抵消”自己身处“非英语语言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如此训练自己,这就叫“英语学习力”,或者称为“英语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和英语“终身学习”能力。老师要做和负责的正是这方面的“抛弃知识性英语学习”的能力训练。
把英语当做纯粹的“知识性”的东西来学和作为“应试教育”来学转向把英语当做“英语学习力”来训练培养,这是把非互联网时代和“互联网+英语学习工具”
时代区分开来的重要分水岭。过去做不到的“英语学习力”训练和培养,现在在“互联网+”时代依托下完全可以轻松做到。对
于长期生活在非英语语言环境下又对学习英语感兴趣的人,同时又生活在
“互联网+”时代的人,需要的不再是“英语知识”,而是从“英语知识”学习中“提取”或获得的“英语学习力”,也就是借助“互联网+”的“英语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和英语“终身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