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袁隆平飚英语向世界介绍杂交水稻,全场泪目

  • A+
所属分类:成人英语

一提到袁隆平,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可你听过这位闻名中外的科学家“飚英语”吗?

7月11日,在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暨海外院士青岛行“雁栖湖论坛”中,袁隆平以流利英语完成了一次长达20分钟的演讲。↓↓

开场时,袁老谦虚地说“I speak broken English”(我的英语不好)。

然而演讲全程,几乎未见停顿或错误。现场观众数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除了出色的英语能力,袁隆平还用严谨扎实的科研精神征服了观众。

他在演讲中提到:

It is expected that 60% more rice should be produced in 2030 than that in 1995. Currently, 1 ha. for rice production provides food for 27 people. By 2050, 1 ha. will have to support 43 people.(据估计,2030年全球水稻产量应比1995年增加60%以上才能基本满足人类需求。目前每公顷所产稻谷能养活27人,但到2050年,每公顷所产稻谷必须要养活43人才行。)

If 50% of the conventional rice is replaced by hybrid rice, and estimating on a 2 t/ha
87岁袁隆平飚英语向世界介绍杂交水稻,全场泪目插图
yield advantage of hybrid rice,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total rice production in the world will be increased by another 150 million tons, which can feed 400 million more people each year.(如果全球有一半的常规水稻面积改种杂交水稻,按每公顷增产2吨稻谷估算,则全球可增产1.5亿吨粮食,这相当于每年可多养活4亿人。)

已经87岁的袁隆平,能够用英语流利演讲已令人钦佩,还能清晰引用数据和专业术语介绍杂交水稻相关情况,更属不易!

袁老此次演讲的视频一经上传网络,立刻引起众多网友的热切讨论。

有人对袁隆平的英语水准表示惊叹:

@ 将西南网友:我的天,在英语方面,袁老的谦虚是真谦虚,我的谦虚是真心虚啊……

@秒应小脚∩:彻底被秒杀了!作为中考英语60分的人,我表示我要开始奋发图强了……

@小雀斑科黑吗:厉害了我的袁爷爷!真正埋头出功夫的学者啊!虽然我一个字没听懂!

有人被袁隆平的学者气质深深打动:

@我是铁锤小妹:看着袁老先生认真地用英语介绍杂交水稻,看着他脸上的老年斑,我已泪目。

@大大纯:感动!他脸上的皱纹,是深深的岁月的烙印。感谢他为科学的付出!

还有人表示,这次的英语演讲,彻底刷新了他们心中原本的袁隆平:

@徘徊小金人:原来他还会说英语?对不起,没有不敬的意思,可我一直以为,他只是一位农民伯伯……

@招财猫詹姆斯:没想到袁隆平还有这一面?到底还有多少隐藏技能?

其实,袁隆平的英语水平本来就很高,甚至可以说,英语本就是他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早就用一流英语征服过观众

1979年4月,在位于菲律宾的Los Banos(西班牙语)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由二十多个国家两百多位科学家参加的国际水稻科研会议,袁老应邀在会上宣读论文。

资料图 袁隆平 中新社记者
87岁袁隆平飚英语向世界介绍杂交水稻,全场泪目插图(1)
杨华峰 摄

这是袁隆平第一次出席国际性会议,他早就用英文写好题目为《中国杂交水稻》的论文。按照会议安排,每组有两名专家发言,一人宣读论文,一人即席答辩。

袁老师的论文由国际水稻所理事林世成研究员宣读,他自己即席答辩。

袁老师以准确流利的英语回答专家们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震动全场。大家在公认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和推广应用已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同时,称赞袁老师的英语也是一流水平!

资料图 袁隆平 中新社发 杨华峰 摄

而在“2012年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与种业发展高峰论坛” 上,袁隆平也用英文发表了演讲,向来宾介绍了我国超级杂交水稻研究的进展及成果。

那次,他在专业上的观点和精湛的英语水准同样征服了中外来宾。

因此,那些因为袁隆平会讲英语,而对这位老人有了全新认识的网友,有一点猜对了,那就是袁隆平的确还有许多“隐藏技能”!

“全能才子型”科学家

1953年,袁隆平领取了人生的第一笔工资,42元。

那次我在长沙待了两天,先去橘子洲游泳第二天去商店买把小提琴,花了27元。

用人生的第一笔工资买一把小提琴,那是袁隆平在大学时的梦想。

他的工作地点几乎都是田间地头,而且时常满身泥土,在制种育种阶段,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拉琴是他调整身心的方式。

袁隆平曾提及在安江农校附近拉琴的感受:夜晚时分,月光满地,蛙声不绝,琴声能消除一天的疲劳。

有一次,他出席一个全国性大会。会议前有人提议他拉琴。他拉起了科学家李四光的作品《行路难》。

不过袁隆平一如既往地谦虚:

“我是一个南郭先生,那次只拉了头四句,其余的都是后台小提琴大师们拉的。没办法,不能让大家扫兴。”

在袁隆平家的柜子里,藏着不少碟片,都是柴可夫斯基、舒伯特等大师的作品。闲时,他会打开音响,感受艺术的魅力。

除了音乐,袁隆平的才华还体现在体育运动上。

据袁隆平的学生谢长江的《功勋科学家袁隆平》 一书,袁老早就是一位游泳健将。

在他八岁时,冒着抗日战争的狼烟,他们全家逃难到湖南桃江县。在逃难的船上,
87岁袁隆平飚英语向世界介绍杂交水稻,全场泪目插图(2)
他被人不慎推下水,幸亏艄公把他救上船,保住性命。从此他就下定决心学游泳。

接着,他全家逃难到重庆。上学后,到了夏天,长江的龙门浩成了他和同学们戏水的天堂。尽管挨过父亲的打骂,但在龙门浩他如鱼得水,从学狗爬式、蛙式入门,再按体育老师的引导,一步步苦练,终于成了同学们中自由泳的好手,最终冲出龙门浩,横渡长江。

甚至到后来,他多次抢救溺水者,成就了科研之外的另一种传奇……

此外,下象棋、打乒乓球、跑步……活跃的袁隆平也都能信手拈来。难怪有人感佩:原来袁隆平不只是一个科学家,还是个全能、全才的“钢铁战士”!

烂泥地里寻找残存秧苗

当然,袁隆平的“钢铁战士”本色,更多的还是体现在科研上。

1960年,袁隆平还是湖南省安江农校的一名普通教师。从这年夏天开始,长达3年的大饥荒和天灾人祸横卷中国,即便是农学出身、既拿着国家工资又守着农业试验田的袁隆平一样吃不饱肚子。

饥饿让他对粮食匮乏有了亲身体会,对学养深厚的袁隆平来说,在饥饿中的思考比普通人更加深入:粮食缺乏,必须想办法增加产出。有一天,房东冒雨挑着一担稻谷回来,他告诉袁隆平,这是他从另一个村子换来的稻种。

“施肥不如勤换种”的农民传统经验给了袁隆平巨大的启发: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对于战胜饥饿有重大意义。教过遗传育种、作物栽培等学科,袁隆平觉得,自己除了教好课,还应该在农业科研上作出些成绩来。

正是这样的信念,让袁隆平在此后的探索中攀上了高峰。

虽然已80多岁,袁隆平仍在为两个梦而努力:如何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让农民创收,如何让杂交水稻走出国门。

熟悉袁隆平的人,都相信他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不仅因为他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进取的创新精神,也因为他那源于时代精神的科学精神。

如今,中国杂交水稻在产业上形成了很强的优势,不仅中国人民受益,世界人民同样受益。

正如目睹了袁隆平创造的“水稻神话”后,四届美国总统农业顾问汤·巴莱伯格所说:

“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可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际上使世界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让人们走向了丰衣足食的世界。”

文章摘自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