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第一个就是用字母记单词,以前上英语课老师都是教A-P-P-L-E Apple,P-E-A-R pear,C-O-N-G-R-A-T-U-L-A-T巴拉巴拉congratulations,你记不住。在我记单词记得很痛苦的时候,我们的数学老师来了个神助攻:谐音记单词。
这便是第二个坑了,现在谁都会用俺不能死用来记ambulance,用俺必胜用来记ambition。有人会说了,这哪是什么坑?很有用啊,我瞬间就记住这些单词了,当时我也这么觉得。然而我只猜中了开头,结果很惨,因为把俺跟am扯上关系了之后,会产生很多的混乱,不管是发音还是拼写,会搞混an跟am,而以an跟am开头的单词又一大堆。甚至m跟n都会搞混,以至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傻傻分不清到底是information还是imformation。你说这是不是口渴了去找百草枯来喝。
所以啊,这坑是跳完一坑还有一坑,跳完两坑还有三坑。
这第三个坑就是用词根词缀记单词,在我快要绝望的时候看到了有这样的方法,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哇,居然可以用偏旁部首来记英语单词,简直不要太爽!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心想:死灰独不复然乎?然而现实却瞬间啪地一声告诉我说:溺之!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同一个词根会有几种形式,一个词缀可以有几个意思,几个不同的词缀又可以表达同一个意思。而一样的字母组合可能它又不是词缀。几个例子就像re是重复的意思,er是什么什么的人的意思,那refer跟remember该怎么用词根词缀来理解?refer是不停F*的人吗?Duck?remember会更有意思了,自己脑补一下。
那学词根词缀有没有用呢?有用,非常有用,但不是用来记单词的,而是用来理解整理记的单词的,整理方法下个视频再说,所以,词根词缀对没有基础词汇的初学者来说是没太大卵用的。就类似说文解字对于学中文。你们学普通话用过说文解字吗?用我踩坑经验告诉你,在入门的时候就不要想着走什么捷径了,少走套路就是最快的路了,还是先乖乖练好死记硬背的能力。踩过这些坑我得到的教训是:老师教的不一定是对的,书上的东西不一定是对的,
我认为是对的东西通常都不是对的,但我说的这句话肯定是对的。
到底怎么整理单词呢?我身边不少朋友问我,为什么你能记那么多的单词,而我老是记了就忘呢?其实不一定是忘了,是你想不起来了,那是因为不会对单词进行归类整理,也就是给单词贴标签。人脑跟电脑是一样的,你新建的文件得放到相应的文件夹里面,不然你想找的时候就找不到了,就像一些人在桌面放了几百个文件,是不是看着眼花缭乱。所以记单词的时候不要一个一个地记,要一群一群地记。用什么方法把它们组成一群呢?
每个人的方法应该都不一样的。我习惯同时用近义、反义、属性、用途四个标签来分类,刚才说的词根词缀只是近义里的一种。标签越多会记得越精准,就像搜索用的关键词一样的。不过入门的时候用一个标签就行,属性或者用途,属性就是按形容词名词动词副词进行分类,就像把Apple pear banana放在fruit那里,用途嘛,比如我一想骂人的时候,fuck,jerk,jackass asshole,sob,bastard,bullshit,god damn巴拉巴拉几十个会同时出现,看需要哪个就选哪个。
刚才说了整理单词用电脑的文件文件夹标签来做比喻。考虑到有些人可能不会用电脑,引入另外个概念,知识框架的搭建:就好比你在房间里随手放一些书,一开始还只有几本的时候你随便就能找到,有几十本的话可能你就要找一会了,如果是几千本呢?你肯定找不到了。所以你要像图书馆那样用书架把它们按文学历史哲学管理艺术这样的分类来码放好,而且每类里面又要按常用跟不用的顺序来码放才更方便查找。
常用的就是所谓的高频词汇,放在容易拿的地方,很多很少用到的你可以放在最里面,知道了就行,比如“魑魅魍魉”这个词,除了语文考试你几乎看不到。其实学单词是分两步的,记单词只是好像把书扔进房间里而已,快速地重新找出来才是更重要的,这就需要用到书架了。那怎样在脑中装一个书架呢?这个过程就是这是框架的搭建,有点复杂,解释起来废话太多,后面再说。先用我的两段经历来简单说明一下。
在脑里安装一个书架这样的方法不单只是用来记英语单词的,学任何知识多能用上的,你可以同一个书架上的任何知识变成英语。唐诗宋词你们都背过吧,有多少人能把《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整本背完的?可能不太多,我身边几乎没有。有分析过原因吗?但又有很多人背完的,比如上过央视诗词大会的那些人,人家背的可不止三百首,可能是全唐诗全宋词。其实我很想看到他们分享怎么背下来的,好调整一下我的学习方法,这样才更有教育意义嘛。
所以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我不知道,就从方法的角度来说说我是怎么背的,你们一般都是会按书的排版顺序来背的吧,一开始我也是这样的,就像我背英语词典,直接翻开就背,很快就发现这是搞不定的,因为ABCD开头的单词太多了,背完AB开头的差不多就崩溃了,后来我就按首字母单词的量来进行分配任务,这个词典侧封面可以看到的,有标记。后来我就先背A开头的,然后把A里面的单词再分类,当然也不是按顺序的,还是用上面说的近义反义属性用途,完了就背Z开头的然后再回来开始背B开头的,就这样把背A开头单词的方法重复了26遍,直到全部背完。这本词典是《牛津高阶》
好吧,扯远了,再回到《唐诗三百首》,我是怎么分类的呢,肯定不是按排版顺序了,这是倒叙,我是背完《唐诗三百首》很多年之后再背词典的,建议你们也试试背英语词典,记不记得住不重要,我确实是不能全部记住,虽然记忆力还不错。但把这个事完成了很重要,这个过程你可以锻炼很多东西。比如信心、耐心、毅力、记忆力。
我是先按操作的难易程度分成两类:古诗乐府一类,绝句律诗一类。再把绝句律诗分成两类:绝句、律诗。再把绝句按字数分成五言跟七言,接着再从五言绝句入手,开始贴标签,怎么贴呢?随你喜欢,我还是用了记单词用的近义反义属性用途,方法都是相通的,一样是先从少到多,比如属性:思念、送别、托物言志、反衬烘托等等;这个过程管理学叫分解目标。这样三百首的大目标就分解成十几个小目标了。分好类之后再进行重新组合,我发现最快的方式就是把新的记忆跟旧的记忆产生关联。怎么关联呢?比如:“低头思故乡”你很熟悉了,那把思念的跟它放一起,就好像你把手机里新App的图标拖到旧的上面就会自动生成一个组。
这里要说一个方法,要学会怎么把一首诗提炼成一个字,怎么操作呢?可以参考一下我之前写的一篇《怎样起名字》的文章,我感觉写得挺有水平的,可惜没人看。看似在讲起名字,其实讲的还是怎么学英语,想不到吧?哈哈!熟悉周星驰的应该都知道,其实皮鞋也是个风筒。比如“低头思故乡”就用一个“思”字,你一开始不用管这是在思念朋友家人还是老
婆情人,有“思”字表达思念的五言绝句,那你就直接把“此物最相思”拖过来放上面、松开,七言绝句有“思”字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把“低头思故乡”拖过来放着上面。当然也不要有强迫症,毕竟还是没有一样字的比较多,比“如离离原上草”,要知道这诗不是叫《草》哈,原名叫《赋得古原草送别》,是首送别诗,提一个“离”字,里面就有“又送王孙去”,那五言的“王孙归不归”就可以过来,无缝对接;七言的就是“故人西辞黄鹤楼”了,以此类推……。这样算下来,唐诗三百首不过就是三百个字再加个定语而已,定语是诗人的名字。
有人可能会说,艹,我连一首都背不下来,还三百首?Easy,man还是一样的方法,把每句诗按语法结构来进行分解,这语法结构是我最常用的标签,学会了这个就可以作诗了,先别管好不好。然后再按诗句内容提炼成一个字。那一首诗就变成几个字了。这方法我是从一个古人那里学来的,好像是苏轼,大师也是要死记硬背的,一开始他整篇整篇地抄文章,然后一句一句,再后来就是一个字一个字了。不过记忆还是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怎样理解一首诗,这个问题估计要另外写几万字来说明。你先找一本书来看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这书对我理解诗词的帮助很大,特别是以前应付语文考试。但这些属于怎样背诵的内容,后面再细说。
就这样先把五言绝句搞定了,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搞定七言绝句,接着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故事乐府,再然后唐诗三百首就背完。完成一本之后你再用同样的方法把《诗经》《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逐一拿下,后面我再教你怎么把这些记忆内容变成英语。为什么从唐诗开始呢?因为我发现唐诗是最容易背的。
能整本书背下来的那种感觉是很爽的,特有成就感。完成了一件感觉自己完成不了的事情,自信心会油然而生,等于是完成了一次技术升级,这时你基本具备我上面说的死记硬背的能力了。不过也别高兴得太早,很快你就会忘掉一大半,不过也别担心,正常现象,毕竟那只是短期记忆。不过这个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应该克服了对看书背书的恐惧,这种恐惧
会让你害怕很多东西,比如让你学编程,看起来跟天书一样,你静下心来一看,那只不过也是一种叫电脑干活的一种语言而已。就像很多人不敢开口说英语并不是因为知识不够,是这种对未知的恐惧而产生的自卑。
忘了你就重新再背一遍嘛,不过就花点时间而已,肯定比刷手机来得有意义。你第二次背的时候可能只需第一次一半的时间。第一次你每首诗加一个标签,第二次尝试增加一个。要对记忆方法进行升级才能效率更高,就跟玩游戏一样嘛,满级了还用把出门时打野刀?然后忘了再重复背几遍,直到可以加上四个标签,基本上就已经形成长期记忆了,想忘你都忘不了。比如现在只要给我一个字我就能想起含有这个字相关的诗句。
可能有人会疑问,这背唐诗三百首跟学英语有什么关系?卖个关子,如果我说可以用诗词文言文来学语法背单词你会信吗?我跟好几个人说过,人家都觉得我瞎说。你觉得呢?
说说第二段经历,用《唐诗三百首》来解释知识框架,好像有点太抽象了,用历史知识会容易理解一些。经过多年被灌输了大量的成语典故历史剧宫斗剧,我们都对历史的轮廓有个大概的了解,但基本都是属于知识碎片,如果你能用个框架把它们串联起来,就能把这些碎片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就好像房间里散落了一地的衣服,你要是有一跟几千年那么长的晾衣绳跟若干个晾衣架,然后每件衣服贴好标签按时间点挂上去,立马就整洁了。
我们的英语知识差不多也是如此。平时学的单词知识点基本都是属于知识碎片。因为我们学英语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用来搭建英语知识框架,所以学得再多也不能用来灵活地交流写作。我们需要做的也是给它们贴上标签,用语法框架来进行重新组合。
以前我读二十四史的时候,记皇帝年号始终是最头疼的事情,一个朝代有n个皇帝,每个皇帝年号不一样,又有很多相似的,我真是由衷敬佩那些历史学家。所以就很难通过时间来把一些事件联系起来记,而记历史知识又是要加上时间的。后来我发现如果把年号全部变成公元就立马清晰了。好像永和九年跟元和十年比哪个更久远一些?其实第一个是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
时间,另外个是白居易写《琵琶行》的时间;但如果是变成公元353跟公元815年,那我就可以把这个不相关的信息记成:白居易是在王羲之写了《兰亭集序》差不多五百年之后写了《琵琶行》。
怎么把各朝代的年号跟公元对上号呢?以前记历史朝代基本都是夏商西周东周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这样看你很难知道这些朝代距离现在多久了,把公元加上去,先确定公元0年,在位的是西汉的汉哀帝,不好记,公元8年王莽篡汉建立了新朝,这个好记(武周隋朝跟它一样是16年)因为新朝正又好是历史的中间点,然后画一条直线(后面我讲英语时态也会用上这么个线),夏朝距新朝差不多2000年,新朝距现在也是差不多2000年,然后在这两个2000年中间再找个中间点,往前是周朝,往后是北宋,分别是1000,然后再把这1000年中间分开,接着再分,直到你把所有的朝代都加上去,然后再把熟悉的皇帝跟一些历史名人按时间点加上去,重点记朝代更迭的时间点,基本上就可以把所有的历史事件连接起来了。大概结构就是从夏朝开始经过了多少年有多少个什么皇帝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大事件之后被商朝给灭了然后商又怎么样被周灭了巴拉巴拉。
这就是我能够把历史当故事讲的原因了,以前我还没不会用这么一个时间框架的时候是不能把朝代精准连贯的讲出来。能讲出来并不是因为记忆力好,而是因为我重复讲过很多遍了,一般都是去徒步的时候,毕竟要好几个小时才能讲完。我发现把记忆拿出来演绎是加深记忆最好的办法,演绎一遍胜过重新记忆十遍。这个方法用在学英语上就是,记了新单词要通过听说读写四方面来进行演绎。
在我熟悉了中国历史之后,用同样的时间框架把世界历史往上面装,好在其他国家用的是公元,我就直接把中国历史朝代的时间点跟历史人物去跟其他国家的产生关联,不是一起同时记的,而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来,希腊、罗马、法国、英国……,方法还是一样,就是把记中国的历史的方法复制粘贴,由此可见记忆方法这东西记任何知识应该都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