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什么?英语启蒙?我们的孩子才刚过1岁半哎!以前在孕妇学校的时候了解到,孩子的语言发展很重要,可以给她多说。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家里的小宝贝爸爸是外国人,妈妈是中国人,然后外婆还能讲方言,小孩子却能无缝对接、流利切换。所以,我常常给小怡君放音乐,有目的地切换。比如今天早上是中文儿歌、明天是英
语的、后天是日语的、大后天是法语的。至于听不听得懂,就看她造化了,反正我也不懂。
虽然内心深处有点反感孩子这么早就学英语,但我还是决定找本书来看看。点开我的豆瓣图书想读里,果然有一本——《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特意看了下想读的时间是2019年11月4日,也就是说还是我家娃5个月不到的时候。
为什么会选择这本书?先看豆瓣评分,8.6分,8分以上,可以进入了我的视野;其次,是出版时间——2015年,5年过去还能评分不错,说明经得住时间的考验;重点看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专业的机构干专业的事。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作者盖兆泉也很专业,她任职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她在单位分享了关于“二语习得与分级阅读”的育儿讲座,受到同事的普遍欢迎,这位妈妈在同事的鼓励下写作并完成了这本书,让更多人的人了解到孩子的英语学习规划图。她并非纸上谈兵,而是结合了她自己儿子的英语学习之路,给我们这些新手妈妈很多借鉴。
事实证明,这几个参考维度下,这本书确实不错,给大家看一下我的笔记,有一种学教科书的即视感。
虽然是在地铁上捧着看,但是丝毫不妨碍我用笔做标记。很多观点都让我觉得,原来如此!好些地方都让我回想起自己学英语,不断感叹:难怪!应该说一篇文章完全没办法概括这本书的好,我简要梳理几个小孩常见误区,供大家参考!
误区一 学英语从单词开始!
很多人会觉得,认字认字母才是学习,并非如此!
在《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中,作者盖兆泉引入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二语习得论,这个理论产生于美国,是外语教学界一个特别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者发现,儿童其实是“习得”语言的天才,也就是说,放在什么环境里面,就会习得那个环境里的语言。这与我开篇说的孕妇学校的案例是一致的,事实是,在小怡君学汉语的过程中,我已经发现了这个规律。比如奶奶常常会跟她说,“要小心,别摔跤”,而摔跤的说法是湖北老家的方言,有一天,我居然发现小怡君自己能说这个词了。
那么,从这个理论出发,我们学英
语自然不是从单词开始,而是应该从环境开始,注重习得。什么是习得呢?就是通过大量的接触和使用,潜移默化地学会一种语言。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学得”,就是通过背单词、学语法等去掌握英语。
误区二 启蒙的时候就让孩子跟着读
不知道你有没有踩这个坑,反正我是踩了。我家宝贝从看布书开始,我就有意识地买双语的,虽然我的英语不咋滴,但是几个单词还是会的吧。所以,我和怡君看布书的时候,会有一个最常见的场景:我指着书中的苹果,嘴里说道:“这
是苹果。苹果苹果是apple,apple apple apple……”这个情景是不是很熟悉,我们这一代初中时学英语,就是这样来的。等到她一岁半的时候,我发现我有一次凑单买的玩具成了奶奶的“新宠”,把按钮一按,人家就说出了汉字,然后又来了英语。
然而,真正的英语学习不应该是这样的。盖兆泉认为,在孩子3~5岁的时候,不应该让孩子学阅读、跟读、背诵等,而是遵从“听-说-读-写”的顺序。其实就是丢到英语的语境里,让她沉浸其中。说到这里,面对我们家的这种情况,就应该换一种方式,比如我们给怡君讲绘本的时候并不仅仅是围绕一个单词,而是用英文去解释 ,去交流。
误区三、家长不会呀 交给老师吧!
刚说到家长讲绘本还要用英文去解释,你可能就犯怵了:“我自己说几个单词还行,讲句子就有点难了!”事实上确实如此,我还记得自己研究生的时候有一次考口语。进了教室,老师说的啥,我根本就不懂,而且我自己说的那一堆,老师听懂了没,我也不知道。这其实就是真正的哑巴英语。
所以,成了家长,我们应该求助更专业的人去教孩子英语吗?其实有了前面的基本认识,我们就会明白,想让孩子在学校学好英语是不太可能的,一是时间有点晚,二是学校的模式更多的是“习得”。那么,你可能和我一样,想选择课外培训班,如果全英文环境的教学和交流是一个理由的话。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们指望孩子就在几节全英文环境的培训班里学会也不现实,最重要的是家庭!家庭!家庭!
其实,孩子培养上很多都是这个原则。比如我们
报早教班,也需要把孩子在课堂上学到的本领,在家里再练习练习。所以呢,一句话,不要指望别人能代替你作为家长的角色,很多事情还是要亲为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