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华尔街英语,曾是当之无愧的行业巨头。同期无人可比的外教资源、高端的品牌形象设计等,让它在国内圈粉无数。时至今日,曾经风光入场的这家老牌英语培训机构竟黯然离场,在它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实习生 黎文君
各大门店人去楼空
不仅如此,记者留意到华尔街英语的珠江新城店、公园前中心店、番禺中心店等多家广州分店也已是人去楼空。其中,在珠江新城门店的玻璃门显眼处,天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贴有一封“询问通知书”,要求机构在规定日期前往该局,就公司营业情况向其作出当面说明。
此外,华尔街英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的线下门店也被指已处于关门状态。记者随后拨打华尔街英语官网给出的400客服热线,也一直无人响应。
“机构好像是一夜之间蒸发了一样。”在广州番禺中心门店外停留的学员小张告诉记者,她在1个月前刚刚续了1万多元的课,8月初还在正常上课。前不久,得知机构即将破产后她第一时间想寻求退费,但销售、机构校长却突然集体失联。
受影响的不只小张一人。由于事发突然,大量消费者正遭遇退费难。据学员自发统计,截至8月15日17时,受害学员数达到6554名,涉及金额5.2亿元;其中仅广州学员要求退回的费用就超过200万元,最多的有将近40万元学费需要追讨。华尔街英语(中国)董事王成茂则表示,涉及要退的学费金额可能高达12亿元。
事实上,华尔街
英语的“倒下”早有迹象。
昔日巨头黯然离场
时间回溯至1972年,一个叫“李文昊”的意大利人在海外创立了华尔街英语。
进入21世纪,国内掀起“英语热”。看准了市场机遇,华尔街英语在2000年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并于同年5月1日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英语学习中心;随后数十年,凭借当时独有的欧美外教一对一教学模式,华尔街英语迅速在中国站稳脚跟,并且与后入场的环球雅思、英孚教育等拉开了差距。据其在官网公开的数据,截至目前,其已累计帮助了全球超过300万学员学习和提升自身的英语能力,最多时在中国11座城市开设有超过70家学习中心。
不可否认,华尔街英语确实曾无限风光。经调查,在2015、2016年多家机构发布的教育培训机构品牌知名度、影响力榜单中,华尔街英语均榜上有名。另据其前母公司“培生集团”披露,在2006至2008年间,华尔街英语(中国)年均收入增长率超过40%。2016年,机构在国内拥有的注册学员达到7.25万人,同比上涨8%;2018年,机构透露其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已经占到全球业务总营收的50%,中国市场年营收的增长率基本稳定在10%—15%。
不过,在这些“华丽”的数字背后,华尔街英语的发展之路,早就深埋隐患。
一方面,华尔街英语反复“易主”。2005年至2006年间,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凯雷集团先后成为华尔街英语母公司、华尔街英语中国的股东;2009年,全球教育与出版巨头培生集团接盘;2017年,霸菱亚洲、中信资本又以3亿美元从培生手中并购了这家机构,但去年7月,两者又称已出售华尔街英语中国的整体业务,不再是其股东。
另一方面,华尔街英语在中国街头疯狂的推销模式和令人咂舌的课程价格,一直为人所诟病。“2012年,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有这么贵的英语培训班,最便宜的3万元,贵的30万元。”有学员向记者反映,根据缴费金额的多少,华尔街英语会将学员从高到低分成三级。“最高级的VVIP会员可享受专属外教一对一上门教学服务,但课程费却高达40万元。”
成人英
语风光不再
有教育行业观察人士用“高开低走”形容华尔街英语多年来在国内的发展路径。而日前根据内部人士流出的一段录音,华尔街英语早已入不敷出。创始人选择变卖房产、抵押贷款等减轻经营压力,但公司依然无力回天。
昔日巨头,何至于此呢?
资深教育观察人士徐敏(化名)指出,本世纪初国内的专业外教资源仍然非常稀缺,国民的外语平均水平相对较低,华尔街英语的出现有助于职场人士快速提升个人英语能力,发展更多职场机会。然而,随着近几年大环境的改变和国民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这方面需求正在快速减弱。
徐敏分析认为,线下成人英语赛道增速早在2018年、2019年左右就已全面放缓,2020年起受疫情的影响,线下门店生意更是大不如前。据艾瑞咨询统计,2019年成人应试英语市场规模292.9亿元,2020年同比下降24.4%至221.5亿元,预计整体市场将缩水40%以上。
有机构前员工表示,华尔街英语“VVIP课程”“VIP课程”等动辄就要上万元,VIP12万元起步,VVIP30万元起步,最高客单价可突破70万元。但相应地,机构
授课内容却越来越同质化,教研水平等越来越难以满足学员的要求。
环境变化、高客单价叠加疫情影响,让原本就有隐忧的华尔街英语迅速坠入谷底,以一种并不光彩的“出逃”方式黯然离场,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实际上,近些年由流利说、薄荷等在线学习平台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应用引领的“线上低成本学习”风潮,对华尔街英语等线下成人培训机构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也直接影响到了这些机构的生死存亡。
“尽管已经在探索向线上转型,但是明显已经跟不上新时代。”徐敏称。
而对于更多还在探索转型、艰难前行的老牌成人英语机构来说,挑战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