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随想——100万字的英语知识大全》1901——1954

  • A+
所属分类:英语口语

《英语随想——100万字的英语知识大全》1901——1954

1901 高中的时候遇到很多单词的结尾比如inhabit是“居住于”的意思,变成“居民”就变成“inhabitant”是不是有ant就是表示什么什么人,反正work是工作,加er就变成worker“工人”,当然还有ment,tion,ous,ble等等,总之很麻烦。

1902 接 现在看来在我学习了20年后,突然觉得这些是极普通极好记的,高中毕竟还年轻,就像小学生看到日本动画感觉很酷很神奇,但是到了大人阶段,甚至亲身学习画画,才觉得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的,甚至到了一定年龄自然会了,因此英语也是越学越简单。

1903 现在全球化已经进行很久了,全世界人看同样精彩的电影,重复看耐看的影视,读一些极类似的书籍,只有一些本土文化还在坚持地方特色,因此你会发现交流更简单,英语大家都会,但是就像一群机器人一样,缺少一点狂野。

1904 接 因此在看电影时,网上找字幕,有些片子的字幕就要不是那么好的,有些许错误,当然这是故意且难坚持的,因此找到完美的翻译很简单,相反找到瑕疵字幕总觉得不爽,又加强了一下完美,因此我们又向机器人迈进了一步。

1905 当你翻开德语常用词3000,5000词,10000词,你会发现德语几乎是英语的延展,只是字母更怪一点,和背普通的长单词无异,因此选择看中等数量的5000词,你会发现德语的学习就像捡到宝一样简单,当然过于繁琐的语法不需要深究,这是常识,留作后来有余力再去研究。

1906 接 法语也差不多,欧洲的拼音语言它们都是一个套套的,妄想规定繁琐复杂的语法来阻止外国人学习,其实本质都是一些极简单的东西,我们只要学本质东西,就能坐上学习语言的火箭,直达目标。

1907 大部分的英译汉字典的词条解释过于枯燥简单不明,有时候像
《英语随想——100万字的英语知识大全》1901——1954插图
在反复绕着词,没有例句的情况下看得晕头转向,有例句又因为例句过长过烦,懒得读,因此只有在创作或工作中使用字典你才能真正体会每个词的意思和解释的汉字。

1908 闭嘴的英语听力大概率都是不好的,比如中文说“自己”这个词的齿音和语气是脑想模拟不出来的,因此只有自己开口才能听懂别人类似的自己的语气,就像吃到东西和画饼充饥完全不一样。

1908-1 接 因此尝试不同的语气可以提高听力,语言是像师傅带徒弟一样的技能,因此需要开口互动,效果因人而异,但是如果你只是想读懂英语原版书籍,也可以不开口。(一个人长期习惯沉默思考,也许语言能力就会退化,但是思考能力会加强,也许这些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本性使然,外力可以改变,但是改变不了太多)。

1909 英语的组词形式是困难的,其实中文组词相对容易,组得好的人也不多,英语就比中文组词上升了一个高度,只是稍微的高度就难倒了一批人。

1910 英语单词比起中文汉字词组的优点是,英语越学越简单,中文古文古字真难学,英语单词的构造来来去去就那几招,比如ment结尾,ous结尾,ation结尾,ac开头,ce结尾,com,con开头,le开头,总之那种很长的单词只出现在类似医学词汇,生物词汇,但是再怎么变都是一直加上去,变长。

1911 接 因此英语古代到现代变化都不大,你很容易就可以直接感受古书的魅力,但是中文古书你想看懂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整个欧洲的语言都是建立在类似26个字母的排列组合中,因此多学几门语言,比如法语,德语,甚至意大利语,俄语,你读英语古书记单词也更快。

1912 接 中文汉字如果是古字,笔画又很多,看起来就像一团脏东西,英语单词很长看起来就像一句咒语,总之这些大学教授才去研究,平凡百姓有兴趣也可以研究,如果你时间充裕的话。

1913 英语单词不只是出现在字典上的一个词,有些词义是需要用一个短语甚至一句话表达的,比如英语就没有“尽量”这个词对应的一个单词,想表达尽量的意思,需要用一句话,而往往这
《英语随想——100万字的英语知识大全》1901——1954插图(1)
句话很难记,记就忘,就像在拆炸弹一样麻烦,。

1914 接 当然你可以自由一定,自己表达,但是这种表达往往是错的,比如我就可以表达成do anything what you can do,老外听是听得懂,可以半猜,但是自己都觉得正确的把握不大,当然你可以记正式的表达,还是那句话记不住。

1915 接 正式的表达一查字典(网易有道词典)可以是to the best of one's abilities或to the greatest extent或 to the top of one's bend 。

1916 英语单词在阅读杂志时,一个新词不认识就是不认识(因为英语单词的拼写是要用到机械记忆类似电话号码,理解词根词缀大部分人又嫌麻烦,因此英语十分依赖词典),但是换成中文,中文在书籍杂志出现的一个词组的词至少是认识的,不明白意思也可以暂时记住读音和氛围,下次说不定就懂了。

1917 接 为什么人们不喜欢学习词根词缀,因为还需要牵扯出一团东西,就像又要学习一门新语言,当然学成收获也很大,背单词的效率提高一倍甚至更多,如果感兴趣有余力当然要学,如果不感兴趣只掌握最基本最常用最容易记的少部分就好了。

1918 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个单词有非常多的意思,特别是常见的单词,记住主要意思就可以了,也许是一两个意思,其它意思一般都是词义的延伸,顺道记住就可以了,比如lemon n 柠檬;柠檬树;柠檬汁,不止有“柠檬”的意思。

1919 接 对于柠檬的感觉就是酸,可以作为做菜的调料,一系列的感觉,组成你对于这个词的认识,到底到哪里为止,其实你越挖掘,对这个单词的理解越透彻,一眼望过去记住了的效率是不高的,一瞬间很难完全的记忆掌握一个新词,读音懂了吗,书写懂了吗。

1920 接 矛盾的事我不提倡记一个单词非常繁重详细,那样会变成一种类似工作的负担,如果你是在美剧中不停的听到lemon这个词,一瞬间也懂得拼写,你的英语段位就又提高一点点了,蹒跚的前进也许不坏
《英语随想——100万字的英语知识大全》1901——1954插图(2)

1921 心流感应下学习比较容易学进去,比如编辑英语词汇工作到一定嗨度时,看到一幅图画解析区别单词,瞄一眼就懂了,也很有趣,这就是不死记硬背,而是充分发掘人体的潜能。

1922 就像奥林匹克的举重运动员,举起更重的杠铃需要更大的努力一样,有时候词典解析条目简洁更能一目了然,当然再看有例句和详细解释的大词典也可以,也可以看得很清晰,其实无论水平高低都要有几本属于自己的字典,大字典一定要有,学英语是很依赖字典的,牛津或柯林斯都可以。

1923 学习英语我常拿我学日语的过程来参照,比如我的日语虽然简单的漫画看得懂,但是听力还是很糟糕的,这和英语的听力一塌糊涂一样,就是日语是由50音图组成的,发音实际上也是50几个音的排列组合,但是听起来就像在听报数,因为对于词找不到方向。(日语的词汇和英语的词汇类似,也是“啊达卡”就是一个单词的读音,有点像在念经,经文上的古怪发音就是表达一种意思)。

1924 接 一长串的日文念过去,脑子反应不过来是什么意思,只有零星非常熟悉的词勉强听懂了,比如“再见(撒有那拉)”“谢谢(阿日嘎多)”当然简单的对白也是听得懂的,但是稍微不常见的对白又听不懂了,毕竟不是母语。

1925 接 英语比起日语来说难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英语实际上是欧洲语言发源,也可以说是英国,或世界语言,当然如果你德语法语很流利,你会发现学起英语来也相对简单,总的来说语言都是一些音的排列组合,只是有些音比较怪而已,比如法语的小舌音,像吐痰。

1926 接 我敢说对于普通的英美初中生,他们也无法听懂英语歌唱的是什么,比如必须看歌词才懂,英语歌的歌词都是一些极其简单但是莫名其妙排列的文字,就像诗歌,和日常对话简单有迹可循不同。

1927 接 当然我的英语水平如果是看文字的话,勉强小学生毕业,但是母语区域的修炼也许幼儿园都不如,这就是听力不好的原因之一,当然我准备跟着《老友记》看20遍,跟读每一句,模仿每一个嘴型,希望母语区域的修炼也变成小学毕业水平。

1928 接 听日语歌或英语歌,如果听一首歌听好多遍都不知道意思,这就像在冰上滑冰,总是滑动,总是摔倒,如果你是母语者至少不会经常摔倒,而是划得很好,时间久了甚至可以花式滑冰,因此母语者的心境是非母语者无法了解体会的,只有努力接近母语者,下次你听歌时就能体会到歌词的意境了。

1929 接 什么是滑动,就是你知道这个词的读音,但是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有时候一闪就过去,你来不及记和想,因此整句话都听不懂。

1930 接 我是支持轻松学英语的,虽然轻松意味着信息处理更少,更多的滑动,但是适合长期坚持,你听懂很少就很少吧,每天一点点懂,总有一天你的英语会全都听懂的,因为你无意轻松听懂的东西,说明你真的懂了。

1931 接 轻松学习英语的方式就是去大量听,比如一部电影看了30遍,无聊时候就适合点开当做背景音乐听,电影有效比如《钢铁侠》三部曲,台词我都能背了,日后再加入美剧《老友记》,最近正在听看iphone的发布会,最大头的当然是《疯人医嘱》5年学习计划,电脑每周滚动播放一段朗读。

1932 网络的英语总是为了漂亮说得很复杂很难,而如果是一个学校的老师讲授英语,他或她会循循善诱,会通俗易懂,会激情澎湃,会有一起游戏的氛围,会有从头来过的洒脱,因此理论上学校的英语才是英语学习的最佳素材,无奈必须花钱进培训学校,而培训学校的老师水平稂莠不齐。

1933 接 就像美国的中餐馆做不到和北京的餐馆一样好吃,中国的英语培训教育也很难做到美国教育的高度,我们的学生也太浮躁,环境虽然在变好,但是根本上的改观没有。

1934 预判其实很重要,机械的讲话不是不可以,只是无法八面玲珑,一个人的阅历够深的话,就像下棋可以根据形势预测可能的发展,对话也更加顺畅的完成沟通任务,甚至有一种归属感。(一切都是从小的顺其自然就好,哪一天英语就像一部电视剧一样,你看过了,就自然懂了,不需要过多的理论,你自然可以应用于工作,理论分析有时候不是那么有用,实际的使用远比理论强大很多,当然不是说理论分析不重要,至少可以做到一点方向性的东西,人们在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而奋斗,不去过分的用要求打击他们也许发展得更好也说不定)。

1935 接 比如对方说一句话,可以在脑子里想一下他(她)接下去可能会说什么,一般开始阶段都不准确,但是总比缓慢交流好一点点,你驾驭一种语言,不仅仅是把语言当工具,而且要做到创造。

1936 英语单词的零碎性,注定不能完全像记3000汉字那样一旦记住就能随机应变,也许你看的一本英语原版书籍,比如《达芬奇密码》,所用的词汇可能过专八的人都不一定大部分生词都认识,一直读一直读应该做到至少你是在进步的。

1937 接 也就是说一页可能超级多生词不认识,不要一个个查字典(可以查一两个),先选择看看你是否还是对部分生词有印象,因为英语你一直在进步,词汇量也在增加,可能已经有1万词汇量了,但是面对《达芬奇密码》依然很多词不认识(很多宗教艺术专有名词)。

1938 接 中文电视上一般都会有字幕,英语节目大部分都是没有字幕的,或者有字幕没有起到作用(他们更依赖声音),因此对应母语者来说,看到一个生词它是多多少少听过的,实在没听过也可以当成一个酷词暂时记住,而对于非母语者来说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我的做法是一遍遍的读。

1939 接 直到将一本书读成旧书变皱为止,也许你会问,即使读了这么多遍,生词还不是照样是生词,效率也太低了,还是那句话,适合长期坚持的就去做,把自己当成初入世的婴儿,不懂也要往脑袋里添加几个酷词。

1940 接 人是很顽强的动物,头脑的开发也有部分未尽全力,让大脑动起来,磨练起来,当大脑灵敏了,某一天靠其它途径学习,生词不懂也就极简单的变懂了,这就是暴力破解的方法,原始但是有用。

1941 接 我读《达芬奇密码》是有读中文版的,虽然是畅销书通俗读物,但是确实有点晦涩,大概剧情还是知道的(看过对应的电影,剧情和人物更加具体清晰,对于想象力不足的人帮助很大),读英语原版书籍时,一些熟词描述就能读得很顺。

1942 其实没有足够的模仿,大部分人是做不到充分的想象的,类似于写小说的能力或者是讲故事的能力,特别是在中国应试教育制度下,说一就是一的环境,同学们想象力严重不足。

1943 machine可以指一台机器,因此有time machine(时光机),而machinery是“机器的总称”因此有machinery equipment(机器设备),就像“人们”一样,用总称代表。

1944 接 虽然不是很贴切,你可以说“人民医院”但是不可以说“人医院”,一个人可以说“人肉”,“人力”,你可以说“人类遗产”却很少用“人遗产”。

1945 一个人说他(她)已婚的(married)(形容词),实际上married也可以理解成名词“已婚者”,因此他(她)也同时表达了,他(她)是“已婚者”的概念,形容词可以转化成名词。

1946 对于平时说话大脑一片空白的人来说,说话全凭自觉和意识和经验,或者不知道叫什么,其实语言的语法都是服务于人类等智能的,一定的规律,平时说话也许根本很少联系到语法,比如形容词后面接动词的句型,a beautiful picture(一张漂亮的照片),beautiful是形容词,修饰名词picture。

1947 接 还有更简单的,It is beautiful(它是漂亮的),你很容易记起is后面的词是形容词,几乎所有的形容词你都可以往上套,比如It is small,It is large,It is high,It is pity,It is good,It is great,等等,类似这种无意识的语法现象还有很多,有机会一一总结出来。

1948 接 很多人都说语法很重要,但是会说话,已经证明不一定要非常懂语法,甚至想语法成为说话的阻碍,以前的农民说话很溜,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语法,虽然语法知识都包含于平时的对话中,大脑自动调整出符合语法的模式,也就是说虽然没有总结出来,但是知道怎么样才是正确的表达。(小时候一群人出去玩,语言从来都不是困难的地方,对于大部分大孩子来说,都会引导更小的孩子去说他们的方言或母语,这种传承是自然而然,与生俱来的,学校不需要教方言,父母的行为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1949 接 类似动词加名词的组合,比如start the engine,你必须知道start是一个动词,因此词汇量是一个很难通过的关,你完全可以将基本的3000词学会,是完全的掌握了解,就可以利用3000词的组合大量说了,我敢说大部分信息都能靠3000词表达交流成功。

1949-1 接 读纸质书完全没有开口说或跟着美剧讲有用,语言实际上是非常需要实际开口的,就像锻炼肌肉一定要举哑铃一样,语言实际上是一种技能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再比如open it,it是代词,代替名词,这就是动词加名词,类似“施作用(动词)于某物体(名词)”。

1949-2 比如open the door,what?open door,open it,有加the和没有加the只是一个强调(加了the),一个没有强调(没有加the),也就是the可以放在名词前特指,然后语法现象有无the都关系不大。

1950 接 什么是技能,比如我大学打网球,如果你只是看网球杂志,看电视上职业网球运动员打球,从来没有握过拍子,也从来没有在球场真的打过比赛,你是不可能学会网球的,读10年网球杂志上的知识你依然是个不会打网球的人。

1951 接 也就是说知识是要有,但是知识不会让你学会英语,开口才能,我对墙打了一年多的网球,也偶尔上场打一打,没有打过真正的比赛,但是只要有合适的机会,我几乎是一个入了门的职业网球手,因此英语也是如此,必须开口有一个对练的对象。

1952 接 那知识就不重要了吗?不是的,如果你读了10年网球杂志,至少看电视网球直播你会觉得很爽,也就是看懂了一些,知道哪个地方是好球,也就是说学习英语知识可以使你看得懂英语原版书籍,但是交流不一定流利,甚至是需要很长时间磨合的。

1953 接 就像初入美国的外国人,一开始讲英语断断续续,不知所谓,逐渐流利,最后融入社会,网球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挥拍把球打过去,但是职业运动员4岁开始练球,持续十几年,打球还是时常失误,英语其实也不难,你去说了你就会发现几乎每个人都学得会。

1954 接 (修改与点评:“这里开始总结各种句型,用中文写的伪表达”,动词加名词是“施作用(动词)于某物体(名词)”,这里起个好头……)。

—————————————————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