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在下发了这份由“青岛翻译协会”牵头,政府各部门积极参与主办单位的红头文件之后,接到文件的相关单位都被这20个大大的红色印章震惊了,一个接一个地看,眼睛忙活起来,从来没见一份文件上连盖这么多红图章!
在文件最后一页,政府各主办单位的领导名字和联络员名单全部印在文件上,它告诉人们,奥运要来了,帆船赛要来了,“迎奥运讲外语”活动即将作为市民的迎奥运实际行动,也要提到重要议程上来了!
组委会根据不同的人群设计了以比赛模式为主的多种赛事内容,因为比赛活动的参赛者和观众、听众都是本次活动的“参与者”。
“英语和普通话讲故事大赛”是专为少年儿童设计的,报名之后,让我们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各区、县小学和部分中学报名的人数多达五万人,什么样的比赛能设计出如此众多人数的赛程?我们连夜研究,当机立断调整比赛方案,在全市的各区、县共设置了12个分赛区先行初赛,化整为零,然后按照得分成绩排序,分赛区限定参加全市比赛的人数,这样全市的决赛精干选手都筛选出来了。
在家长和孩子眼里,参加市一级的比赛是极其光荣的事情,他们是优中选优才站到全市这个大舞台的。小选手在台上先用英语讲一个故事,讲完之后,台下的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们)多数无精打采,一片茫然,不知台上孩子的英语故事所云,小选手接着又用普通话复述一遍英语故事,这回
家长们乐了,孩子讲述的故事字字句句他们全听明白了,他们鼓掌、喝彩。
组委会还为每一位小选手准备了“表演奖”奖状,组委会认为,孩子们能够大胆地走上舞台展示英语和普通话的才华,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第一次走上舞台讲英语,这个勇敢的展示就是最好的表演,应该得到最好的嘉奖。
当小选手们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奖状时,他们绯红幼稚的脸上流露着喜悦、激动和满足,家长们纷纷举起相机按动快门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一位家长告诉我,春节期间他们全家照全家福的照片,爷爷抱着孙子,孙子捧着这次的获奖奖状坐在最中间,爷爷高兴地说:“小孩子参加迎奥运双语大赛得了奖,今年最出彩的就属我孙子!”
“英语口语会话大赛”是专为英语基础较好的在校大学生、留学回国人员、大学老师等人设计的,每次比赛之前,我们工作人员都提前拟定出许多(Topics)话题,为了营造纯正的英语口语环境,组委会聘请的英语口语比赛评委是清一色儿的外国人,他们都是来自英国、美国或加拿大,选手上台前抽签选定话题,话题大多是围绕学习、生活、婚姻、购车、晨练、社会交往、大学生活等。
几个评委根据抽签话题轮流用母语发问,并根据选手的英语会话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步增加难度,评委最后根据选手的语音语调、流畅程度、理解能力,交流水平等内容分别打分,因为这是一场公平竞争的比赛,所以整个比赛过程公平、公正、公开,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之后的平均分就是选手得分,这是真正检验参赛选手英语口语实力的一场竞争。
现场气氛相当紧张,英语口语比赛往往会吸引众多来自三资企业、外贸企业和各大学的老师学生前来观摩,在他们眼里,比赛好看、好听,好玩儿,是检验英语口语水平的真枪实弹的考验,也是自己英语实际能力的不掺假的大检验,应了中国人的那句俗语“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几个回合的英语交流,场上分数开始拉开距离,但还很难断定谁胜谁负和高低成败,几场比赛下来,很多优秀的英语口语选手脱颖而出,他们中很多人后来都成为了“2008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的英语志愿者,他们代表的不仅是青岛,更是中国奥运志愿者高标准的英语水平。
当时的五星级酒店“海天大酒店”和“香格里拉大酒店”都曾免费为多个比赛提供场地,很多企业也以不同形式支持赛事活动,以表达他们响应政府号召、大力支持奥运的心情。
另一场不分年龄、性别、不分国籍的比赛是“外国语和普通话文学作品朗诵大赛”,这是一个创新的、别开生面的比赛,参赛的中外选手和观众在“青岛图书馆”礼堂,座无虚席。参加朗读的前二十几位选手是来自海大、青大和三资企业的外国人,比赛规则是:允许外国人先用英语或自己的母语朗读文学作品,作品可自创可选材,最后用普通话朗读文学作品。
观众对各国的母语特别感兴趣,选手们分别用英语、泰国语、韩国语、日语、马来语和非洲的斯瓦希里语等自己国家的母语朗读一遍文章,然后用普通话再朗读一遍,观众虽然听不懂他们的本民族语言,但汉语听得却是真的,参赛外国人有的选外国文学作品,有的选中国文学作品,汉语朗读的水平都是要伸大拇指的,选手们不仅陶醉在文学作品的内容里,更陶醉在用流利的汉语与中国观众的交流中,台下观众回回都是抱以热烈的掌声。
有一段自创的朗读文章是一对老夫妇合写的,内容是关于“东道主青岛人民热烈欢迎世界各地的帆船选手”,丈夫83岁,老妇人81岁,当年他们都是清华大学的同学,为了迎接奥运会,他们不仅鼓励孙女坚持参加全市的外语活动,他们自己也率先垂范,亲自登台,老先生用普通话朗读完毕之后,老妇人用英语翻译过来再朗诵一遍,中英文语言在台上默契配合,段落层次分明,朗读抑扬顿挫、分合有度,博得观众的热烈喝彩。
当电视台采访两位老人的时候,他们说出心里话:“我们很幸运,这把年纪了还在家乡迎来了奥运会的帆船比赛,高兴!三生有幸啊!”
难度最大的比赛是设计“英语即席口译大赛”,开始时谁也想不出一个好的方式来呈现这场比赛,“即席口译大赛”是考核参赛者几项能力的“硬家伙”,既考核选手的英汉双语翻译水平,又要考核选手的汉英语言发音,还要向观众呈现完整的翻译过程,换句话说,比赛既能使参赛选手感受到自己的“翻译位置”,尽情发挥自己的翻译才华,又能让观众明白翻译的内容,顾及到台下不懂英语的观众。
这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比赛,比赛究竟该如何组织?问题一提出,几所大学的教授都沉浸于茫然之中,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人把“英语即席口译”以比赛的形式拿到公众场合来演示。
那几天我深陷于苦思冥想之中,日夜思虑,寝食不安,若构思不出一种合乎实际的比赛模式,就不会收到比赛应取得的考核效果和现场效果,几经推敲,举一反三,终于信了这句话:天无绝人之路!就在第三天我终于设计出一种形式新颖、观赏性强、在舞台举行“即席口译大赛”的好模式,实践也证明,它实用、有效、水准高、现场模拟感强且具有很好的观赏性。
比赛现场的舞台上,参赛选手站在舞台中央,左右两侧各安排三把座椅,左侧全部是来自外国的英语评委(不懂汉语),右侧全部是来自“青岛翻译协会”的英语教授(汉英语双通),开赛前,选手先告知评委他抓阄获得的话题,如:“老熟人在商场见面
”、“老师与学生不同观点的争辩”、“菜市场与老乡的讨价价”、“对医生给出的病人检查结果提出质疑”等。
话题的设计令评委们没有感到轻松,外国评委和中国评委需根据话题要求各扮演对话中的一个角色,首先中国评委用汉语向外国评委开口交流,参赛选手必须在第一时间讲汉语翻译成英语,外国评委听到后,立即用英语以其中一个角色的身份与中国评委“对话”,参赛选手要立即将英语翻译成汉语,几个来回下来,中外评委之间的紧扣主题的即兴交流,全凭选手的汉译英和英译汉来完成,最后评委们根据选手的发音、交流内容的准确性、快速反应能力等诸多因素打出分数,这样就实实在在评定出了选手的真正口译水平。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市英语选手连连报捷,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英语风采大赛”这一高水准的全国英语竞赛中,青岛选手无出其右、独占鳌头,获得了小学组全国冠军、初中组全国冠军、高中组全国冠军,大学组选手以0.03分之差败于上海,屈居第二,青岛选手令人瞠目的突出成绩在中央电视台比赛现场引起极大轰动,一些英语评委和专家提议:“要好好研究一下青岛的英语现象!”
通过比赛选拔出来的一些成人优秀英语选手,不仅成为奥帆赛的志愿者为奥运会贡献了力量,他们还在青岛对外开放的工作实践中长期被聘为兼职翻译,一直活跃在翻译工作的第一线,他们真正为奥帆赛和青岛的建设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2008奥运会的一步步临近,全市的外国语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大学生英语风采大赛”、“外国人看青岛英语(普通话)演讲大赛”、“英语笔译赛”、“山东省少年儿童汉英双语迎奥运讲故事大赛”、“中外友人《万众一心抗击非典》英语演讲电视表演活动”、“奥林匹克文化节—外国语广场活动”等。
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每年年末,组委会还在“府新大厦”礼堂举办隆重的颁奖晚会,为在各个赛项中获得一等奖和特等奖的选手颁奖,青岛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四大班子领导亲自到场颁奖鼓励,大大推动了岛城“迎奥运讲外语”活动的开展。
在“2022北京冬
奥会”举办之际,回顾青岛市当年开展的风生水起的外国语活动,仍感觉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这是自青岛建市以来,年龄跨度最大(4岁——85岁)、参与人数最多(几十万人)、持续时间最长(连续7年)、外国人积极参与的一场全市性大活动,在众多中外选手获奖的同时,“青岛翻译协会”被授予“全国优秀学会”,为岛城的民间组织争得了荣誉。
我心里一直清楚,并且永远不会忘记:青岛市外国语活动的持续热烈运行、市民的积极参与、优秀选手被录用为奥帆赛志愿者以及他们不断取得的优良成绩,力量的起源来自哪里?来自一份文件,一份社会团体牵头、青岛政府多部门盖了20枚鲜红图章的那份特殊的红头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