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看点作为热门学科,也是一项关键技能,家长对孩子的英语教育日益重视,“外教教学”、“原版阅读”... ...似乎补习班的配置越高,孩子英语能力也会变得 越强。对有着8年K12一 线教研经验,深入研究过幼小初高及国际标准化测评的胡萍老师来说,一味追求高端补习班并不能解决孩子的英 语学习问题,关键是家长要“务实”与“务虚”结合,根据孩子情况,找到最适合的学习法。
文丨Luna 编丨Travis
英语作为重要主科之一,一直是家长重点关注的对象,这一点从各类英语考试报名的火爆程度就能看出。
而且,不仅是高年级的孩子,许多家长迫切地希望能让孩子从小就接受英语的熏陶。
比如,备受青睐的剑桥通用五级KET/PET考试,每到报名季就一位难求。甚至连济南、大连这样原本没那么火爆的考点也爆满,不少家长在本地没有报上名,就带孩子去别的省市考试。
但在“给孩子挣名校敲门砖”的压力下,家长也难免被裹挟进提升英语能力的漩涡中:
被考试成绩牵动着神经,分数比别人差一点就开始着急;
被“哑巴英语”狠狠刺激着,听不懂、说不出,感觉孩子的英语白学了……
对于有留学计划的家庭来说,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效果还有更明确的目标,一是口语的交际能力,二是使用英语学习的学术能力。
尤其在学术能力中,读写是相当重要的部分,一个是信息输入,一个是信息输出。但是这两者却也是家长面对英语教育时的痛点。
在胡萍老师看来,家长对英语教育日益重视,但由于能力精力的限制很多家庭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补习班”上,如何选择成为萦绕家长脑海的一大难题。
从家长的角度看,无疑是希望孩子的英语能力达到能说会道,下笔成章的程度,最好能和母语者相差无几。因此,家长在选补习班时也总想着要给孩子最原汁原味的师资与教材。
但这样追求外教与原版教材的做法,能够解决孩子的英语学习问题吗?
上外国际课程中心课程教研负责人
美国高考ACT官方培训师
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YLE及通用五级MSE口语考官
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到原因。了解孩子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弱势与强项,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辅导学习。
经过8年在K12一线的教学教研,深入研究了幼小初高及国际标准化测评后,胡萍老师认为,当下孩子们在英文方面,不仅存在着“读与不读”、“写与不写”的差距,还有怎么学、怎么读、怎么写的问题需要注意。
此外,如果想通过补习班来提高英语水平,尤其是读写能力,那么家长还需要擦亮眼睛,别踩进坑里。
最重要的是,家长本身如果能够对孩子的学习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即便自己不能亲自辅导,也能够让孩子有效地学习,让英语真正成为孩子学习的方式而不是负担。
英语学了很多年
怎么还是不够用?
说到英语学习,尤其是需要用英语来学习其他内容的时候,听说读写四个能力,往往是重点需要关注的方面。
学习以英文为主的第一手研究资料,阅读英语母语者撰写的专业文章,或者是自己用专业、地道的表达来阐述想法,无一不需要良好的英文能力。
但是,孩子们的英语水平够了吗?有几个例子或许值得一看:
随着年级升高,孩子的成绩也开始不稳定,分数忽高忽低;
为了出国考标化,这类学术性较强的考试让不少学生耗费巨大精力来应对;
更有留学生,出国以后仍然苦恼于读写和交流中的困难……
毫无疑问,这说明目前孩子们接受的英语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
胡萍首先指出了,或许我们要记得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的懒惰,我们应该要证实语言学习的效能与各方面技能的均衡发展。
比如在读写方面,有些家长常常困惑: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能毫无惧色地上台演讲,还能和母语者用英语交流,而自己的孩子应付国内的考试还行,一到“真刀真枪”地和外国人交流,就不知对方所云。
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孩子可能不了解英文中的地道表达,比如俚语与表达习惯等等的“文化因子”。
其背后隐藏的则是教育观念的变化——过去,学习英语只是学习一门技巧,能够在选拔性考试中拿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分数;但现在,我们更希望把英语当成了解另一种文化的窗口,能够在日常交际和实际应用的层面上游刃有余。
除了听说,读写方面的问题可能更加隐蔽。读写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孩子们花精力最多的部分,但是得到的成果依然不尽如人意。
胡萍根据自己多年的教研和观察,进一步总结了当下孩子们在英文读写方面的问题。
学生日常学习的可视化思维导图的知识整理
在阅读方面,有的孩子只局限于课本、同步练习册、专项训练这些应试的文本阅读,这类文章往往碎片化,长此以往,会失去了“整体化阅读”的机会。
这种情况下,考试成绩比较“过山车”,原因主要是考试中,阅读话题时而能驾驭,时而驾驭不了。
尤其是现在的考试阅读,多了一些外刊节选或者是文学片段,对孩子的阅读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积累,就会难以理解,更不要谈分析。
有一些家长,已经对英语阅读有了重要的认识,孩子课外的补充阅读不少。可是,这些孩子虽然英语成绩还不错,但他们的阅读结构其实有很多隐藏的问题。
不知道家长有没有注意过,不论是国家课标要求的“文体多样”,还是国外研究的阅读白皮书,都在提示,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在阅读中需要营养均衡,同时随着时间与年龄增长来不断调节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书的比例。
但如果放任孩子只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那么有的孩子就会只读虚构类的小说,还有的孩子只读非虚构类的应用文。长此以往,缺少的阅读类型就会成为今后的短板。
学生的写作笔记
在写作方面,孩子们的问题也表现出许多共性。比如,在大部分的公办学校学校中,孩子们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写作量不够,并且写作内容大多是实用型的文本,比如邮件、信件、通知,很少写观点性的文章,也缺少学术表达方面的训练。但学术写作却是孩子们今后长大要面对的一些社会考试中的重要部分,比如雅思考试中,就是Academic的
分类。
而大部分的民办学校里,写作量的问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孩子们往往被鼓励表达,说出自己的观点,有的还培养孩子画思维导图,通过可视化思维来帮助学生来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与体系化思考。
可是,再往细里去观察思考又常常发现,这些孩子虽然能够更加自信地去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是发表自己的观点,写出来的文章却往往不够“精确”,这或许是因为他们的语法基础不牢固,或者拼写细节遇到了问题。
中国是非英语母语国家,如果孩子需要用英语来学习,必然对其英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在胡萍分析的英语读写的问题中,也不难看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当下对于英语学习的要求和家长的期望,与孩子应对未来所需的技能培养还有些距离。
补习班真的有用吗?
选不好可能事倍功半
当孩子们在英语学习上迟迟得不到改善时,补习班就成了许多家长的选择,甚至是寄托。近期,北京部分城区针对“学科性外语培训班”的整治,就反映出家长对补习班的巨大热忱。
但家长作为非专业人士,面对五花八门的补习班门类,难免会一头雾水。
一方面是家长自己对于孩子的学习规划不够清晰、理性,另一方面也在于弥漫的社会焦虑下,机构宣传、“别人家孩子”的家长和一些学校老师的推荐,会让家长陷入盲从。
首先是听说方面,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外教一定比中教更好,因为外教能够给孩子原汁原味的语言教学。但胡萍觉得:中外教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各有优势。
很明显,外教的优势在于能够给孩子跨文化的沟通,口语交际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外教在教学方面普遍风格也更加奔放一些,对于孩子来说更有亲和力。这些也都是家长看中的。
但是,跨文化沟通能力,或许外教可以提供,但孩子能否从中受益也要看孩子本身的英语能力。有些孩子的英语水平还不足以应对全英文的沟通,跨文化的好处就会打折扣。
反而是中教,在这时候可以用中文给孩子更多解释,母语辅助与对比学习,往往会促进深层学习并加强孩子们的高阶理解。这样,反而更有利于他们对于语言鉴赏、文化理解方面的领域。
而谈到阅读,遍地开花的各类课程给了家长更多选择,也
藏了更多坑。胡萍强调,阅读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怎么选课程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阅读课程不算主干课程,它有点像甜点,每个孩子都适合。但是成绩差的孩子不一定阅读就很差,成绩好的孩子也可能需要补阅读,所以选什么课要分情况讨论。”
在当下的阅读补习班中,“原版阅读”是个很火爆的招牌。胡萍也认为,诸如一些国家地理的Reading Explorer和原版小说,都是很好的学习素材。
但是原版虽好,也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就像外教一样,需要孩子的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
那么,能力还比较弱的孩子该怎么办呢?阅读还要继续,但是素材不必追求原版。
胡萍以《夏洛的网》举例,这本小说的原版就已经非常出色,同时也有很多改写后的引进版,比如黑布林经典小说系列,这些都在降低了难度的同时,也保留了原版的精华。
“我们不应该贩卖焦虑,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和打开感受力的过程,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也可以尝试着先从落地引进版开始,提升了以后再去读原版,甚至是原版和落地版一起读来进行对比学习。”
学生的阅读笔记
相比于阅读,写作补习班的情况看来似乎简单些。在胡萍的了解中,要补习写作,其实仍然和阅读密不可分。
首先,看补习班是不是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教学,从语言的输入来过渡到语言的输出,以读促写。
“目前而言,有一些培训班的读写课程是和测评结合起来的,有一些没有。相对而言,能够和评测结合,也利于家长去了解孩子的情况。”
胡萍也提到,还有些补习班的课程做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等一系列的教学课堂活动设计,让孩子们能够有机地运用到自己阅读的素材,然后去进行一些任务写作。
其次,补习班的英语写作其实也需要在阅读上多下功夫,去提升孩子的感受力。
“写作的感受力是你要先想到一个契合的点,你能够想到的这个点一定是你之前读过的,或者是你之前体验过的,然后你才能借助文字的方式把它包裹起来。就像知识本身没有力量,只有与每个个体的生命进行联接才有力量。”
续改写、好句好观点分享,或者是Padlet这样的电子手账,都可
以成为很好的写作方式,这些积累就是很好的过程性材料。
学生阅读后的文本海报
胡萍还分享了自己的写作经历。她很喜欢莎翁在《哈姆雷特》中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精巧的句式兼顾了音韵与哲思。
“在我学生时代,就有一段时间,只要是写作文,就非常喜欢用to be... or not to be... 的句式,还经常改写成‘to study or not to study’,‘to eat or not to eat’等作为开场白。现在看下来,这还是一种阅读写作的策略,叫做‘Frame sentences’.”
在补习班的问题上,胡萍一言以蔽之,就是“家长花了很多钱,孩子也学了,可是收效甚微,作为家长和孩子,要思考课程和现阶段学情与未来规划匹不匹配的问题。我觉得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新时代的教育观:
从单纯学习到语言运用
今年两会上“取消英语主科地位”的建议引起了广泛讨论,不少网友也评论“学校学不了就要去补习班学了”。胡萍则认为,这其实反映了当下,大众对英语学习目标的转变。
“以前,大家对英语只是当成一门学科学习,能够参加选拔性考试,能够获得具有竞争力的分数。在这个目标达成以后,大家觉得学英语应该是能够在日常交际和实际应用中游刃有余,包括校园学术环境和职场工作环境。通俗地说,就是要从‘英语’到‘英语PLUS’或者‘不止英语’的新阶段。”
在这样的新阶段下,英语读写教育能否有质的提升,胡萍觉得家庭教育是其中有位重要的一股力量。家长最重要的就是做到两点——“务实”和“务虚”。
务实,指的就是家长自己要有明确的目标,对孩子的学习有个规划,比如要不要出国,希望孩子的英语达到怎样的水平:
如果不出国,那么孩子的英语学习可以先以夯实基础为主,同时关于语言运用与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果要去英国留学,也许欧盟的英语标准就是孩子英语能力的参考;
如果要去美国留学,或许就要多关注美国共同核心州立标准(CCSS)……
在此基础上,再去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另外,既然我们已经超越了单纯“学英语”的阶段,那么家长的教育观也要跟着改
变,首先就是不要只以分数作为评判孩子学习成果的标准。
像是文学类的阅读课,胡萍说,就是让孩子去体会语言的美感,让孩子喜欢阅读。如果孩子真的能够体会到语言的美感,习惯的养成与素养的积淀,远比多背几个单词来得更有效果。
而非虚构文学、学术类的阅读和文学阅读,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要求。这时候如果家长还是让孩子关注用词的好坏,就有点本末倒置了。这类阅读,更重要的是孩子如何在长篇幅阅读中获取需要的信息,重在阅读策略、逻辑论证。
在了解了阅读的重要性后,再看分数,就会发现,分数真的没有家长想象得那么重要。
作为资深教师,胡萍就说,孩子考得不好的原因太多了,我们应该关注分数背后故事。她曾观察过自己班上的孩子,一些孩子的成绩不好,是因为考试时根本没有用心;还有些孩子则是因为考到同一个知识盲区,而多次被扣分。前者和后者的情况明显不是一个层次的。
学生阅读后的整理
务虚,则是指家长给孩子多一些鼓励。鼓励可以是口头有内容的表扬,不是仅仅夸学得好,而是具体夸夸孩子哪里进步了。比如:
“你今天的书写比昨天看起来整齐了不少”,
“你今天的文章比昨天长了不少”,
“今天正确率比昨天高”。
另外,胡萍还建议家长,适当带孩子参加一场适合他现有水平的赛事活动。好好准备,等待他拿到成绩的那一刻认真地赞美和鼓励。胡萍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考试仍然记忆犹新。
“我到现在也还记得第一次收到剑桥盾牌的考级证书,还有背了N遍后登上演讲比赛的从胆怯到从容的感受;现在还记得当初稿子的主题和前面一部分内容,借用了一些汉字发展的轨迹来说明‘妇女能顶半边天’。
这些经历体验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大不了,但我印在了自己的脑海里,我记得是那些时刻给了我去努力和坚持下去的理由和勇气,所以直到今天,我也这样去鼓励和支持我的学生,现在的他们比当时的我优秀太多了,我坚信他们的未来会更熠熠发光并值得期待。”
阅读中的胡萍
就像胡萍说的,我们已经走过了只为分数学习英语的时代,但在迈向下一个为文化交流而学习的时代时,还有无数问题摆在面前。
规划好孩子的学习轨迹,选择适合的课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或许也是缓解家长焦虑的一种方式。
教育需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武装下一代,学习英语也不例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与个人情况,家长对孩子要达到的英语水平自然也应有所差别。
学习英语,除了掌握一定的交流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体悟成长,感受文化的魅力。
*胡萍老师将作为嘉宾出席3月28日(本周日)“英语主题”线下沙龙,带来【从心从新的英文写作】的主题演讲。届时外滩教育视频号将同步直播。
阅读3500+篇优质文章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