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这是我的第六篇原创日志。
先说说那天发生的一件有意思
的事情。
去年的国庆节,倩倩妹妹要举办婚礼。一大家子人提前到她的闺房布置准备。正在上小学低年级的弟弟,主动凑过来跟我聊天。
"不啦不啦不啦?" 他说到。
"啥?" 我没听懂。
"不啦不啦不啦!"
"你说什么?" 我又问了一遍,才算明白了。
哦,原来他说的是" Do you like strawberries?" 我回答 " yes, I love strawberries. " 他接着问,你喜欢香蕉么,你喜欢橘子么?你喜欢...?
哦,我明白了。他想跟我学英语呢!只是这种方式太可爱了吧!
这么多年来,大家听到我是英语老师。
第一种情况会说, 哎呀我英语不好!
(别怕,我不考你)
第二种情况问,胡老师要怎么学英语啊?(你为什么要学英语?)
第三种情况,来来来,宝宝,英语老师都在这里,过来跟老师练一下口语啊?
(哭笑不得,谢谢你们把我当外教老师!)
反映出来的情况就是,家长们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依然过不了英语这一关。
都知道学英语有必要,但是,你和你的孩子为什么要学英语?
今天想结合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的"利和用"这两个方面,来谈谈英语学习的:
目的和方法。
有两个选项:学以致考还是 学以致用?
学以致考是利,学以致用是用。前者比较容易实现。
第一种英语学习目的:学以致考。
我在北京的中考集训班做过测试,一个班六个同学。课前收手机,课中请收心,课后收错题/词。只要你做好你学生的工作;我做好我当老师的角色。一段时间下来,进步是肉眼可见的。那些所谓的难题,不仅同学自己可以看懂了,还可以给其他同学讲出来。我嘛,坐在台下给他们鼓掌就行了。
补充的一点很重要,我说的课前课中课后,也包括你校内的学习。校外和校内的学习时间也是遵循二八定律的。
所以,英语到底要怎么学好?
问的人多,答案也有了。那就是——学啊!
方法再好,技巧再多,落实到这个公式:
时间×效率=总量
所以,即便我是12岁才开始
学英语,吭哧吭哧了好多年,也能灵活运用。但也不代表你英语比我学的早,现在的资源比较好,就可以立马速成。你得学,得认真的学。
对比近十年英语中考题的变迁,现在难度相当于我们当年的高考了好吧!数数光读写的文章有多少篇?
十篇!也太考验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平日的阅读量。
学以致考,重点是提高效率。
小升初,中高考的孩子,现在太缺的是时间,最缺的是觉!
正是娃长身体的时候,每天睡六个小时甚至还不到。毕业班的同学还要练长跑,长年累月下来,这还没到考试呢,别说娃,就是旁边看着的人,都跟着觉得很辛苦。
(关于效率,需要另写一篇或者几篇。)
第二种学习英语的目的:学以致用。
这个理由比较说的通。费那么大劲儿,学了一门外语,就是为了用嘛。听说读写译,都OK了才算是实用了。听力和阅读的功夫下够了,口语和写作也就有了基础。
学英语为了考试的同学,听力和阅读的输入要够。学英语为了实用,那就一边输入一边输出。笔译是很好的练习,口译是融会贯通的表现。
现在中考的要求,已经从应试到实用了,所以,输入配合输出来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高效学习法,需要另开一篇或几篇)
最终,我们学英语,是为了具备一种"无为"的境界。也就是说,我不用思考用什么英语表达法,只需要关注我想表达的内容,关注对方是否get到我的点,考虑此时此景,这么说合不合适。
英语熟练者,像一名车感很好的老司机,只用关注天气和路况这些就可以了。
能做到这一点,说明英语语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语感建立在量的积累,发生在质的飞跃。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出自《道德经》第十一章。
解释: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用途。揉和陶土做成了器皿,由于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器皿才能发挥其作用。
"有之以为利。
" 看得见的单词,句型,语法是辐条。
"无之以为用。" 看不见的语感,情景,文化是孔洞。
所以,利和用,是不同的。你觉得哪个更重要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