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经历了长期的传承、演变与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也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为自觉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造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珠海普陀寺筹备中的佛教艺术博物馆,综合、立体、深层次地向世人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与人文科技。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当我们打开思想与格局,不仅仅是停留在“从经典中”展现佛教文化,而是以更为丰富多样的形式,全方位讲好蕴含着历史、宗教、民族文化和艺术价值的“中国佛教故事”,那将是以全新的眼界感受新时代佛教中国化的风尚,是佛教文化伴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健康传承的新篇章。
2021年佛教英语培训班举办期间,诸位领导、嘉宾与法师组织全体学员参观了珠海普陀寺筹备中的佛教艺术博物馆。博物馆以一场“佛法中融·般若如海”佛教艺术珍品展,从“佛教脚步”、“典籍精萃”、“妙宝庄严”、“黄金纽带”、“一带一路”五个主题出发,通过佛像造像、典籍、器物、服饰、书画艺术等多类别藏品的展示,全方位深入地向世人展现绵延千年的中华佛教文化。
佛教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起源于佛教义理的流传,包含着多种多样传递佛教义理的艺术形式。自佛教传入中国,国人凭借本有智慧,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建筑艺术、碑刻艺术与佛教教义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创造出绚丽多彩的艺术宝库,在世界艺术领域根深叶茂。诸多精妙绝伦的佛教艺术形象,不但涵盖了对佛法的体证与宗教情怀的投入,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表达了佛教的基本思想,在世界上留下了一份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佛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离不开典籍、文献的传译与记载。文字出现后,古人把佛经或书于树叶,或镌于崖壁,或镂于金石,或印于纸上,籍器传文。由此,佛教典籍与文献得以广泛传播,并流传至今。佛法籍艺术而弘扬,艺术因佛教而永恒。作为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珍贵文物,它们以深厚古朴的气息向世人诉说着文明宝藏的传奇。
中国佛教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历史功能正日渐被现代人所欣赏和理解。佛教传至中国,必然受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受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艺术风格的熏染。一场承载着传承、交流、融合的佛教艺术珍品展,将独具中国风格的“无上妙宝”带到世人面前。香炉、军持、应器、舍利宝塔、法衣、茶盏,它们成于岁月,尘外千年,而今现于万物,静待我们开启封藏的历史记忆。
早在隋唐时期,汉传佛教由中国传至韩国、日本。千百年来,佛教成为了中、韩、日三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2021年,第22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珠海大会在珠海普陀寺圆满召开。来自中韩日三国的与会代表以“佛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主题,畅叙法谊,汇聚共识。中韩日三国佛教界间的“黄金纽带”,再一次为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今时代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两千年前,丝绸之路创造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辉煌历史;两千年后,“一带一路”倡议植根于历史土壤,点亮着未来世界发展的星空。为以佛教文化为纽带,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的实现,自2015年起,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珠海普陀寺与诸多国家、地区的各佛教教派进行多次交流,并与斯里兰卡科伦坡赞颂寺、韩国天台宗三光寺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一带一路”展,积淀了珠海普陀寺秉持着的“和
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也将在未来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宝贵遗产。
文化艺术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佛教是宗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梵刹是场所,更是文化传承的践行地。随着佛教艺术博物馆筹备工作的进行,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正在开启。珠海普陀寺将与党和国家同心同行,以顽强进取精神不断完善自身,勇担使命,为湾区的繁荣稳定、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党和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佛教界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