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有着“试一试,拒一试”威望的职称外语考试已经使用了十年,最近有松动的迹象。
一是人事部推迟了2007年的职称外语考试,25日正式发布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的通知,规定10类人员不得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或放宽外语成绩。
近年来,职称外语考试“一刀切”的做法备受质疑。“学以致用”“不拘一格地减少人才”是我们选拔人才的基本标准。然而,外语考试与职称晋升的捆绑困扰了相当一部分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英语学习急功近利趋势的蔓延。即使你从事的工作与对外交流关系不大,比如古代汉语研究、中医研究、农林矿业技术等。即使你没有通过外语考试,也不能晋升职称。许多人不得不“临时抱佛脚”,甚至作弊来蒙混过关。另一方面,
很多人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学习外语,但是当他们真正需要的时候,他们仍然缺钱。学了没用,学了没用,成了外语学习中的普遍现象。
人民网调查显示,90%以上的网友认为,当前外语考试与职称评审捆绑的做法应该改革,要实事求是,因人而异。看来人事部门放宽职称外语考试的举措应该是符合民意的。
然而,与此同时,另一条与英语考试有关的消息却很荒谬。
一些成年人对职称和外语的放松感到高兴。然而,在一些地方,许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公共英语考试束缚得更紧。许多小学生,面对小学的压力,争相参加本该由高中生甚至大学生参加的公共英语考试。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甚至成为应试大军的主力军。
这一次,考试不是“无用”,而是会大有用处。因为有些重点中学想招英语特长生,需要达到公共英语二年级甚至三年级才有资格面试。于是,家长们争相逼迫孩子啃大学英语,催生了巨大的“公共英语培训”经济。据说花几千块钱及格是常事。
这种“有用”的学习很不愉快。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交流和应用。如果变成了功利的择校手段,超出了大多数孩子的认知水平,也给家长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除了有人从中渔利,不知还有什么实际意义?
据说,目前中国学习英语(专业和非专业)的人数约有3亿,约占中国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一些专家预测,几年后,中国学习英语的人数将超过英语国家的总人口。英语学习者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如果几亿人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进行国际交流,这也将是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奇迹,值得大量写作。然而,如果我们的外语学习只是为了考试、深造和考试,而我们没有使用或使用不当,那将是对资源和精力的极大浪费。如果为了学习一门外语而失去母语,那将是得不偿失。
前不久,上海决定取消市级中小学生公共英语考试。这真是个好消息。然而,一些地方的教训并不乐观,因为也许小学生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的热潮会蔓延到上海等地.(谢)